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短炒基金将征惩罚性赎回费

2013年06月13日 08:37   来源:青岛新闻网   

  证监会近日发布新修订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允许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时自主采用多种收费模式和收费水平,基金销售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服务进行差异化收费。

  此次修订的规则使得基金收费方式得到丰富,在目前允许货币市场基金和部分债券基金收取销售服务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收费基金种类,允许各类基金采取此收费方式。

  新规最为引人注意的焦点在于要求对持续持有期少于6个月的赎回行为强制征收不低于0.5%的惩罚性赎回费,以避免短期频繁交易对长期持有人利益造成损害,鼓励长期投资。

  惩罚性赎回费适用于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分级基金、指数基金、短期理财产品基金等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以及其他类别基金。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新规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自实施之日起新注册的基金销售费用结构、水平适用于该规定;实施之日前已经注册的基金,其销售费用结构、水平的调整由基金管理人依照法定程序自行确定。

  增加“帮忙资金”的逐利成本

  长期以来,基金销售过程中的“帮忙资金”一直是新基金发行泡沫和基金年末冲规模的背后推手。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卢杨介绍,由于成立新基金一般需要大量的首募资金来拉规模,基金公司会让银行、保险、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一些资金充量,约定基金成立一段时期之后就退出去。

  基金研究人王群航表示,事实上不只是新发行时的基金中不乏“帮忙资金”的身影,小微基金在特定时期也需要帮忙资金,季末、年末特定时点都有“帮忙资金”存在。

  实施惩罚性赎回费或将打击这些基金销售过程中的机构游资,增加了短期“帮忙资金”的逐利成本,从而挤干规模中的“水分”。

  海通证券基金分析师王广国认为,实施惩罚性赎回费将抑制新基金发行中的泡沫及基金年末冲规模冲动,鼓励长期投资,对基金行业是一大利好。

  然而收取短期赎回费得到市场的认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业内人士也判断,基金公司推行短期投资的惩罚性赎回费率难度可能较大。

  鼓励长期投资保护投资者利益

  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的正式出台,业界人士认为目的是抑制短期炒作,鼓励长期投资,并能从中看到监管层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考虑。

  “在管理一只基金的过程中,频繁申购赎回将导致规模大幅波动,对于基金运作肯定是不利的。”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介绍,例如为了应对一些短期持有人的巨额赎回,基金经理可能就要被迫在并不有利的时点卖出部分股票来获得资金以应对赎回。这对于持有基金份额的投资者来说,利益将会受到损失。

  嘉实基金零售渠道发展(上海)总经理鲍东华认为,基金频繁“倒进倒出”损失的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鼓励长期投资也有助于理财市场向价值投资的理性回归。

  “基金本来就是要长线投资的,投资者要做短线的可以买股票。”招商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表示,惩罚性赎回费计入基金财产,肯定将增加长期投资人收益。“从过去业绩看,份额变动率小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均表现相对较好。”在华泰证券基金分析师王乐乐看来,低费率的基金收益相对更高,而未来市场化的条件下,基金费率也存在着下行空间。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