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家投资机构接连调低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之际,新一届领导人却在频频释放这样一个信号:对于当今中国,速度并非最高要义。
习近平在出访美洲前接受拉美国家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说,我们不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李克强在出访亚欧四国期间也多次表示,对于中国这样大的经济体来说,保持年均7%左右的增速很不容易。而张高丽6日在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代表中国政府发言时则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决不能片面追求速度。”
以往中国领导人淡化增长速度,往往是在经济存在过热风险时。而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一季度GDP增速下滑,5月外贸增速“跳水”、新增人民币贷款数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这一表态显得不同寻常。“中国不需要回到10%的增速上来,这反而令人不安。只要GDP增速保证在7.5%到8.5%的区间内,我觉得仍是比较积极的。”正在参加《财富》全球论坛的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说。
同时,外界也关注到新领导层对于经济放缓似乎有更大的容忍度。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低于业界预期,也低于去年四季度和全年的增速。而数据公布几天后,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平稳,总体良好,经济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等主要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
5月中旬,李克强在一次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会上表示,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这基本打消了市场对于政府是否会重归刺激经济学的疑虑。经济学家也表明,中国需要“保八”的时代已经过去,能够承受的速度底线可以更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这两年经济在7.5%左右运行的时候,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基本可以认为底线在7-7.5%。
放弃了对速度的执着,政府也可以腾出手来,做更多的事。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认为,对于经济速度放缓的宽容,体现出新一届政府对于改革的强调,这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激发市场和民间活力提供了空间。
自四月下旬以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事项。从成立伊始,本届政府就把简政放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以及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从细节上看,中国经济已有进步。罗奇观察到,一季度中国服务业同比增速达到了8.3%,高于第二产业,“这标志着由消费和服务主导的‘新’中国经济正在形成。”那么当速度不再是目标之后,应该看些什么?刘元春认为,更需要关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三大参数:失业率、财政收入增长与CPI。“增长减缓,就业困难加剧,只有就业稳定了,社会才能稳定。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太快的话,政府在民生支出上可能会被绑住手脚。而对于CPI,过高增加老百姓生活负担,过低易引发通缩风险,都要防范。”刘元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