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光伏突围 任重道远

2013年06月06日 10:26   来源:浙江日报   胡丹

  悬在半空中的靴子终于应声而落。

  许是已经纠结太久。6月4日晚上9点41分,记者手机上收到关于新华快讯“欧盟委员会决定对来自中国进口的太阳能面板课征临时关税”的消息时,第一时间拨通了嘉兴某光伏企业负责人老孙的电话。电话那头老孙的声音有些疲惫不堪,“下来,就下来了。早来晚来,它总是要来的。”

  老孙的疲惫,是整个光伏产业的真实反应。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光伏产业就在纠结中不断下行。“现在如果还有人会期待从天而降的好消息,未免太幼稚了。”老孙说。

  洗牌正在加速

  在欧盟的初裁结果中,47.6%的反倾销税将分成两步完成: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面板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后该税率升至47.6%。

  这让不少人有了新期待,认为最终的谈判结果已经有了回旋、甚至逆转的可能。对此,浙江省光伏创新联盟秘书长赵永红博士认为不应心存侥幸。

  这一研判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事实:其一是眼下光伏企业对欧盟业务的利润已经十分微薄,不论是11.8%还是47.6%,都不是中国光伏企业可以承担的。所以,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占有率下降是必然的。其二,即使不发生“双反”,欧洲市场需求也要减少,其占全球市场比重已经从2010年的80%下降至2012年的40%。“仅依靠欧洲市场上的上网电价补贴以及海外询单进行产品销售的企业,必然加速离场。”赵永红说。

  “很多企业将加速淘汰是种必然。”就在老孙接到记者电话时,位于宁波的日地太阳能电力股份副总经理王振军也在网上查看着欧盟“双反”的最新进程。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光伏企业的终端市场需求量仅为17.5GW,但产能却有40多GW,业界广为流传的 “会死一半”之说非常可能。

  来自杭州、宁波海关的统计则显示,今年前4个月,浙江地区光伏组件出口量价同比下降均约50%。

  海外设厂谋自救

  在欧盟初裁结果公布后,一个可预见的后果是:浙江光伏企业将加快海外建厂的步伐。

  几天前,昱辉阳光正式对外宣布在世界各地的区域市场扩大组件生产的计划,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国际客户群。“我们一直在努力建立一个全球化业务,并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公司,”昱辉阳光首席执行官李仙寿说。据了解,昱辉阳光目前在波兰、南非和印度都有本地化生产的工厂,代工厂总的年产能达到400兆瓦。“我们打算在不久的将来在欧洲扩大和开放更多的代工厂。”李仙寿说。

  作为国内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眼下已经实现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每天可为正泰太阳能带来约150万元的电费收入。杭州光伏协会会长、正泰太阳能总裁仇展炜告诉记者,已经开始考虑去境外投资设厂的方案。

  以“微电网”运营为主的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年初起就开始了去海外建厂的谋划。“如果不去,加上税率之后的产品就毫无竞争力了。”桑尼总裁助理杨海燕说。

  突围需要新模式

  目前A股市场上的光伏制造企业几乎都有涉猎下游光伏电站业务,但这种模式能否持续,取决于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的进程。而现在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电费受益权转让模式、融资平台公司增信模式、与分期付款模式类似的BOT模式以及融资租赁模式。

  其中,电费受益权转让模式是最基础的模式。王振军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正在和海外的一些投资机构洽谈合作。但他指出,“光伏电站的理论运行周期是25年,而国内光伏电站企业许多只运行了几年,人家凭什么信任你能活到25年?”王振军说。

  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研究员李承曦更倾向于融资租赁模式。这种模式中,融资人通过事先签订的合同,保证融资建设电站通过验证后,必须向银行返租电站,并按期交纳租金。而这也意味着,产品的可靠性、回报风险都转移到了融资人身上。“这种模式,对于光伏企业的研发创新、增强竞争力很有好处。”赵永红说。

  突围正在进行,但对国内光伏行业而言,未来仍是未知数。“最终还是回到常识:你的产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还是要创新驱动!”赵永红说。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