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不是花架子,只有把改革方案化作具体项目和办法,逐项逐条落到实处,才能切实打开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两个通道。”泉州市政府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实体经济领域引入更多资金,这是泉州金改获批数月以来提得最多、最具体、也是最有效的着力点、突破口。
不久前刚从当地小贷公司顺利拿到300万元贷款的石狮市盛隆服饰有限公司成为泉州金改首批受益的小微企业之一。
盛隆公司2011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凭借深厚的制造技术和对流行趋势的把握,产品销售业绩一路飘红。该公司一直想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不足,而由于厂房和店面均为集体建设用地,无法作为抵押物,增资扩产的想法只得束之高阁。随着泉州金改获批并将目标锁定“服务实体经济”,众多曾经感到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中小微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
据了解,提高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覆盖面是检验泉州金改成效的一个硬指标。在泉州市境内注册的小微企业多达7万多家,金改前约有15%的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有信贷关系,今年的目标是将这一指标提高到25%,也就是说泉州今年将会有7000多家小微企业从中受益。
设立金融工作局
金改工作千头万绪,搭建起组织框架就显得格外重要。今年4月,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泉州市金融工作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设立泉州金融工作局旨在具体落实并实施金改政策,全面推进泉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同时,福建省政府还将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机构审批权限和业务创新权限直接下放给泉州,这是福建省政府支持泉州金改的又一项具体举措。
据了解,福建省于今年4月中旬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而与此同时,泉州市也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和《关于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试行)》等多个金改配套文件。随着这些政策和具体举措的陆续出台,泉州金改的步伐正在越迈越大。
目前,泉州已组织实施金改项目75个,其中近期项目34个、中远期项目41个;成立近40家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的“小微合作社”,新设小贷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准金融机构超过20家,注册资金近30亿元。
作为泉州市金改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指出,泉州金改任重道远,要进一步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好市场的创造力;同时要统筹地方资源,突破关键环节,在支持产业升级、做好风险防范、畅通融资渠道等方面更有作为,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取得新进展。
加快探索实践
“泉州力争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分层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和渠道通畅、融资便捷的实体经济融资服务体系。”泉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泉州正加快金融改革探索实践。
4月底,首都银行泉州分行正式对外营业,结束了福建省10多年无新外资银行入驻的历史,截至目前登陆泉州的国内外各类商业银行已达22家。据了解,为鼓励金融机构进驻,泉州市政府不久前出台《关于鼓励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对在泉州新注册或者新入驻的金融机构和金融配套服务机构,给予一次性重奖。
为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泉州市政府除了鼓励新金融机构进驻外,还出台了许多具体举措: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大力发展新兴准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组建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快建设地方社会信用体系,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共担资金,加快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
业界人士表示,金改获批几个月来对泉州金融产业推动作用明显,具体表现为泉州金融机构各类增量资金提升效应明显,极大地拓宽了泉州企业融资量。
在深化金融组织体系改革这一点上,泉州市政府同样重视出台相应举措。推进“产业链全过程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建设,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产业基金、创投基金;支持民间资本入股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建立民间融资网络登记备案制度,引导融资主体特别是法人实体进行民间融资备案登记,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泉州海天轻纺集团董事长王启明对资本拉动产业的魅力有独到体会,他特别看到产业基金的广阔前景。他认为,成立专门的产业扶持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在他看来,泉州民间资本雄厚,政府只要出台好的政策,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织,应该可以募集到足够的资金。
泉州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当前泉州市政府应积极抓好政策衔接落实,立足实际对泉州金改实施意见进一步分解、细化,加大向上争取政策的跟进力度,并吃透用足,确保政策红利最大化。同时,泉州市政府加快推进金改项目,将深化对接实施意见,策划生成和推进实施第二批30个以上金改项目,特别是要提高打开“两个通道”项目的比重,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