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义早早来到了会场,他没有想到当了20多年“猪倌”会经历这样隆重的场合。一个小时后,他将在中国保监会产险部副主任董波、北京市农委副主任李海平等领导面前,在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媒体见证下,与安华农业保险公司签订一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保险单,这是全国同类产品的第一单。
担忧市场风险
曹学义在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镇顾家庄经营一个35亩大的养殖场,这个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大的养殖场每年生猪出栏量达七千头以上。对于曹学义这样规模的养殖户,防范各种风险显得尤其重要。2010年,他从顺义区农委获知人保财险有能繁母猪保险和,他主动给公司打电话给数百头母猪上了保险。然而,母猪保险只是保障意外伤害风险,包括已经推出的育肥猪保险,也只是对猪圈失火、突发瘟疫等等意外进行赔偿,对于生猪出栏时期经常会发生的价贱伤农情况,完全无济于事。
曹学义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前一段生猪价格跌到最低点,每斤5.8元,“赔得都快趴了”。对于一些小规模养殖户,存栏的生猪一处理就出去打工了,而他不能这样做,也不会这样做,“只能硬撑下去”,等待市场回暖。所以,有了意外风险保障之后,市场风险让曹学义格外焦虑。指数保险是什么
上午九点半会议正式开始,议程很简单,介绍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签单仪式以及相关人士的发言。介绍这款价格指数保险的是北京市农委发展规划处巡视员赵乐,他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北京模式”的创建人之一。赵乐是农业保险市场化经营管理的坚定支持者,他曾在一次农业保险论坛上表示,北京的农业保险如果市场能做的一定交给市场。
情况确实如此,北京不是农业大市,但是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全国各省市最多的,共有5家,市场竞争很大。因此,各家机构在做好现有保险品种的同时,也注重产品创新。这次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就是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办机构之一安华保险经过近2年研发,上百万次测试后才上市的。
赵乐介绍,指数保险最难的地方在于找到一个参照系,而这款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是以国家发改委每周发布一次的“猪粮比”为参照系。“猪粮比”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即卖一斤生猪可以买几斤玉米。
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为“猪粮比”6∶1,低于6∶1时养殖户亏损。按照约定的生猪出栏体重和玉米价格,该款保险保额确定为每头生猪1200元,保费费率1%,即每头保费12元,由于纳入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养殖户只承担20%的保费,即2.4元。当时猪粮比低于6:1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按照比例0.01的差值赔偿2元的标准进行兑付。如保险期内猪粮比平均值为5.7:1,养殖户会得到每头猪60元的赔偿金。据记者了解,目前该指数保险只在生猪出栏量占北京全市四分之一的顺义区作为试点,明年有望在全市推广。
市场风险是大家的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全国菜篮子工程办公室调研员陈爱云在会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猪价忽高忽低也让消费者不满意,这款保险能够稳定生猪供应源头,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猪周期”发生。
当然,这款保险直接受益者是养殖户。虽然数额不算大,但是这意味着当养殖户面临市场风险,处于亏损的时候,有了保险公司来一起承担风险。用曹学义的话说就是“赔得趴的时候,有保险公司拉一把,还能尽快站起来”。签完保单,他向记者展示了这个约定年出栏量9700头的“大单”。
会议结束已经近十一点半,曹学义带着几位记者,驱车30分钟左右,来到他的养殖场。曹学义的养殖规模还在扩大,在空地部分,有几位建筑工人正在建造新的猪舍。快要离开的时候,记者跟曹学义聘请的几位养殖工人聊了起来,问起工资,他们说,猪要是卖得好,赚钱了,工资就高,要是赔了,工资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