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日本担当下调汇率“领头羊” 迎战“贬幅侠”

2013年06月03日 15:07   来源:科学时报   

    “贬幅侠”来了。

    量化宽松、竞争性贬值成为了全球货币政策的主旋律。5月2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降低其再贷款利率0.5%,降低边际贷款利率50个基点至1%;5月3日,印度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0.25%;5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调低利率0.275%;5月8日,波兰中央银行,宣布下调利率0.25%至3.0%;5月9日,韩国央行宣布下调利率0.25%;5月10日和13日,越南、斯里兰卡以及以色列也分别宣布下调利率。这些国家相继宣布下调利率的原因基本类似,就是通过降低利率放松银根,从而使本国货币汇率走软,为经济解困。

    而在此之前,日本已经成功把货币贬值当作了“王牌”,从去年年末至今,日元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已经接近30%。

    日本担当“领头羊”

    在这一场竞争性贬值中,毫无疑问,日本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

    2012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推行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在“安倍经济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日元也开始了加速贬值,并将其影响蔓延到多个国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表示,日本的货币政策概念是从美国得到启发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日元升值成为了国际市场金融资本的投资工具。原因在于,人们对日本经济具有通缩的预期,人们预期日本的物价未来不是往上走,而是往下走,对物价降低的预期同时带来了日元升值的预期。在2008年后国际货币市场资金泛滥,投机资金到处找寻升值的货币,日元成为了便利的套利工具。

    在安倍的宽松货币政策中,把通胀目标设定在2%。事实上,日本正常的物价水平是1%。由此人们对于通缩的预期一下子转变为通胀预期。同时,安倍强力施压央行加大基本货币供应量。可以说,正是由于对日本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以及政策执行力度之大,导致了日元汇率大幅贬值。

    日元的大幅贬值看起来给日本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自去年11月中旬至今年5月22日,日经股指短短半年时间上涨80%。然而从5月23日起日经股指出现暴跌。

    “日本的宽松货币政策可以说是损人害己。”孙立坚教授总结指出,“短期内日元大幅贬值提高了日本出口的竞争力,并对中国、韩国等制造商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日本最关键的经济问题在于其产业空心化,我并不认为可以靠日元的贬值重新恢复日本的活力。”

    “贬幅侠”来袭

    量化宽松、货币贬值似乎成为了这场货币战争的主旋律。5月,包括欧元区、澳大利亚、波兰、韩国、越南、印度等在内的多家央行纷纷宣布降息,使本国货币疲软,以达到推动经济的发展。

    花旗中国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邱思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央行通常有两大关键的职能,其一大职能是控制通货膨胀,但是在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中,通胀并不能算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央行的另外一大职能就在于刺激经济增长,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尽管全球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探底,但从整体上说复苏的步伐较为迟缓,各国央行的焦点也集中在刺激经济发展上。如近期多国央行纷纷采用降息、货币贬值的政策,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此。

    “其中,日本、欧元区、澳大利亚等国家或是地区,对于它们来说几乎没有通胀的压力,它们降息就比较自然而然。”邱思甥指出。

    而在他看来,像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家面临着一定的通胀压力,但这两个月CPI数据有所降低,“趁着这个时机进行降息,也表明了刺激经济增长的决心”。

    相比较之下,情况较为特殊的是韩国。韩元的贬值和日本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也正是日元贬值对周边经济体所带来的影响之一。这是因为韩国和日本是最大的出口竞争国,在日元从去年到现在贬值近30%的外部条件下,韩国出口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韩国央行不得不对韩元被动贬值,从而减少韩国出口经济的损失。

    人民币走强

    不过,正如一些政治家所打造的G2概念一样,在全球货币贬值的环境中,美元和人民币成为了当下的两大强势货币。

    对于美元的强势,人们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争议,“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经济复苏快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如日本和欧洲。而且经过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并未被削弱,财政状况的前景改善。”恒生中国环球市场交易主管卢敏强指出,市场对美联储退出或者减少量化宽松的预期也在发酵,美国连续多年来的量化宽松政策造就了高息货币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货币过去数年的大牛市,若退出宽松政策则犹如釜底抽薪,势必打压这些货币对美元的汇率。

    而4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出现的一波快速升值则似乎背离了全球的贬值大潮。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人民币中间价升值1.3%,折合年化升值幅度达7.8%,创下人民币2011年以来的最快升速。而且美元兑多种货币升值,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升值更大。

    卢敏强认为,近期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有多重原因的支撑。如中国贸易逆差状况结束,大额顺差重现;又如市场对包括城镇化在内的多项改革措施和新政策抱有预期等。但是从短期来看,热钱的流入也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在全球央行降息后,人民币的利率高于全球主要货币,尤其远远高于美、日、欧货币,由此吸引了套利资金的流入。“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起步时间不长,使得货币当局在人民币汇率的博弈上处于被动也是一项原因”。

    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人民币升值预期中不乏被放大的成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进行了分析——在今年的大多数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盘中交易价相对于中间价升幅在0.5%以上,超过整个期间中间价的升幅。由于市场更多关注的是每日波动,升值压力被放大,助推了升值预期。

    在丁志杰看来,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具有趋势性,今年年内人民币汇率难以持续处于强势状态。他的依据是,外需的不确定性使得贸易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显得不那么坚实。国际市场上美元汇率走势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很可能出现阶段性走强。即使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人民币也会随美元被动走强。这减弱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空间。最为重要的是,日元贬值的影响尤其是对东亚区内各国贸易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目前尚未显现,但未来几个月内东亚国家贸易收支很可能恶化,不排除出现东亚货币集体贬值的情形。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上人民币汇率预期可能转向贬值预期。因此,在短暂小幅升值之后,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贬值也是完全可能的。

    迎战“贬幅侠”

    货币战争并不只是国与国的博弈,汇率的波动,同样给我们个人投资者及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人民币强势升值、其他货币贬值可以说是一件好事情,这意味着进口商品价格更加便宜、到海外留学、旅游、购物的成本更低,升值,意味着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强,这也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一大体现。

    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人民币的独立升值直接影响到了投资者的收益。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再把眼光集中在国内市场,而是把触角放到了全球。不过,花旗中国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邱思甥认为,尽管本币升值对海外投资收益产生了抵减效应,但由于海外市场近期表现显著优于国内市场,投资者也并非完全无利可图。受到影响比较大的是固定收益产品,从去年到现在人民币升值幅度在2%~2.5%之间,这就相当于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中要抵减掉这部分的货币汇率损失。邱思甥提醒,但海外多个股票市场涨幅较大,如日本股市从去年到现在上涨了60%~70%,人民币兑日元升值幅度在24%左右,即使在扣除汇率损失后,其收益率也远远高出国内A股市场。另外,投资者也可以关注一些兼得投资市场与货币升值两重收益的市场。如东盟市场,东盟国家具有人口红利的优势,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较强,而东盟货币走势也比较强,投资者可以有两重收益的机会。

    出口型企业则是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的“受伤”一族,但企业也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金融工具的运用,将汇率风险控制在自己可以把控的范围之内。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