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表现分化
今年以来超过七成股票上涨
2013年的股市已运行5个月。今年A股市场是强是弱?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结论也许完全不同。
以主要指数的表现而言,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的风生水起相比,A股市场略显平淡。今年1月至5月21日,上证综指涨幅只有1.59%,而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7%、日经225指数上涨48%、德国DAX指数上涨11%。
手上持有股票的不同,也决定着投资者现在的心情。今年以来,市场风格明显偏向成长型的中小市值股票,使得中小股票涨幅遥遥领先于大盘蓝筹股。截至5月21日,以传统行业大盘蓝筹股为主要成份股的沪深300指数上涨3.64%,上证50指数下跌0.36%,而沪市剔除上证50成份股后的其他股票整体上涨7.5%,深市中小板指数上涨20.99%,创业板指数涨幅更是高达50.39%。
投资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期待,使得市场结构性差异更多地体现在行业分化上。据统计,新兴战略行业上市公司今年股价涨幅居前,电子、信息服务、医药生物板块分别上涨42%、40%和26%;一些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跌幅较大,采掘、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板块分别下跌9%、8%和5%。
正因为此,在很多股票创出历史新高的同时,也有类似ST远洋这样不断刷新上市以来新低的股票。这种“天上地下”的差别,无疑会对不同投资者的收益水平带来重大影响。
不过,就总体而言,今年股市基本保持了稳中有涨态势。得益于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保持稳定,市场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等因素,在经济总体企稳回升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今年上证综指运行在2160至2445点这一区间,没有大起大落,深证综指也稳步上涨。但是,个股的大面积上涨,与去年形成鲜明对比。年初至5月21日,沪深两市74%的股票上涨,37%的股票涨幅超过两成,而2012年有54%的个股下跌。由此可见,今年的个股赚钱机会明显增多。
市场趋于活跃
日均成交金额较去年增幅超四成
2009年以来股市持续低迷,使得“熊市思维”一直主导着市场情绪。因此,对股市一直不乏唱空和批评的声音,但从今年以来的实际交易情况看,市场信心已有明显回升,这直接表现在市场趋于活跃,投资者信心增强上。
成交量直接反映市场的热度。今年以来,股市成交量大幅上升,前4个月累计成交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9%;日均成交1865亿元,较去年1295亿元的日均成交额增加570亿元,增幅为44%。5月份以来,股市日均成交量持续放大,特别是5月16日至21日,维持在2200亿元以上。
市场赚钱机会的明显增多,也带来了投资者交易热情的上升。今年参与二级市场交易账户占比上升。前4个月,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A股账户占期末全部A股有效账户数的比例,平均为14.6%,较去年月均12.6%的参与交易账户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社保基金、保险、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等长期资金总体看好股市。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观望或回避之后,一些长期机构投资者开始增持股票。有统计显示,有130余只个股已连续三个季度获得机构投资者的增仓,相关个股被机构投资者持续买入的同时,其股价表现也大多优于市场同期走势。
估值整体合理
难以出现持续大幅估值溢价
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尤为关心的是,今年以来市场的这些积极变化,是否预示着积弱已久的股市正在迎来转机?
从股市估值水平看,目前A股与成熟市场基本接轨。截至5月21日,全部A股市盈率为16倍,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平均市盈率为11倍,同期香港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1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市盈率为15倍。然而,必须看到的是,由于我国股市已进入全流通、大体量时代,加之做空机制的引入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境内外股市估值接轨具有“定型性”,已难以出现持续的、大幅度的估值溢价。
总体上看,股市估值水平反映当前经济金融基本面。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识到,我国进入增速放缓、发展转型、体制转轨阶段,新的增长点尚未有效形成,上市公司盈利整体上进入中低速增长期。在此背景下,股市估值难以趋势性上行。特别是对指数影响较大的大盘蓝筹公司,大多属于较为成熟的传统行业,市场对其成长性持谨慎态度,估值上行缺乏可持续的业绩基础。
股市结构性泡沫的风险也不能忽视。从市场板块来看,截至5月21日,中小板市盈率为35倍,创业板达50倍,但中小板和创业板2012年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9.5%和8.5%,其成长性难以支撑当前较高的估值水平。从非金融企业看,整体市盈率达到23倍,普遍高于境外成熟市场,不少行业的股票估值仍然偏高,有些行业明显存在泡沫,市场炒作小股票的状况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