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频坐价格“过山车” 养殖业难破周期魔咒

2013年05月22日 07:53   来源:中国证券报   

  产业集中度低 缺少准入门槛 疫情冲击难料

  4月初,安徽养鸡专业户张全德就把一万多只鸡宰杀冷冻起来。养了二十多年鸡,他的养鸡场从没有现在这么安静。张全德并不是个例,这种现象目前在安徽、浙江等地普遍存在。5月中旬,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上海、安徽、浙江等地调研发现,3月底发生的H7N9禽流感疫情对畜禽养殖业影响非常严重。单价降低到2元/只的肉鸡也没人敢买,各地养殖大户和饲料企业少则亏损数十万元,多则千万元。

  生猪、鸡蛋价格也曾一度暴跌,直到近日才开始回升。多数饲料、养殖大户对记者表示,受供应短缺影响,9月份肉鸡价格暴涨可能性较大。生猪因成长周期较长,预计年底会出现暴涨。记者了解到,以散养户为主的传统经营方式,以及无序管理的行业现状,加上信息渠道较闭塞等因素影响,使得养殖业一直难以摆脱“周期魔咒”。

  养鸡农户损失惨重

  张全德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养鸡,现在是合肥市九牛牧业的养鸡场场长。他也曾经历过几次禽流感,但从未造成目前这么大的损失。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张全德显得有些激动,“龙头企业亏损能往上报,我们这些散养户亏损却报不上去。”张全德说,即便他们不计较政府补贴,但只要政府部门带头宣传吃鸡肉是安全的,让老百姓敢放心购买,亏损或许还可能挽回一些。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通报,上海和安徽发现三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两例上海患者死亡。一种新型的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7N9进入公众视野,随着感染人数增加,各地开始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并捕杀或填埋活禽。

  张全德的养殖场是“公司+农户”模式,他自家养了1万多只肉鸡,其余9万多只肉鸡是订单模式。张全德说,养一只鸡的成本在15元左右,疫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单价2元/只的肉鸡都没人买,现在看来一只鸡最少亏损10元,整体浮亏将超过50万元。

  4月下旬,张全德托关系找到冷冻场,除去冷冻费、加工费、合作费、装卸费、运输费,现在三斤鸡肉能卖到以前一斤的价钱已经很不错了,4月底屠宰场、冷冻场就已经饱和。张全德说,几年前也曾出现过禽流感疫情,当时安徽省政府组织“吃鸡”活动,禽流感的影响只持续一个月,而这次还不知要持续多长时间。

  张俊飞是安徽金农饲料公司的总经理,熟悉当地养殖户状况。他给中国证券报记者算了一笔账,4月份肉鸡成本价是4.8元/斤,而当时肉鸡市场价仅卖2元/只,一只肉鸡2至3斤,很多农户养5000只鸡就要亏损三万至六万元,这还不包括养殖工人的工资成本。

  饲料企业受到牵连

  从4月初以来,安徽畜禽养殖市场几乎没有投放鸡苗,整个4月新增养鸡量下降90%,这也导致相关饲料企业受到较大影响。

  张俊飞说,4月禽饲料产品销售总量下降近60%,5月估计还会大幅下降,乐观估计7月市场会有所恢复。“最致命的是养殖环节,对饲料企业来说,五到六个月就能恢复。但对农户来说,养1万只鸡就可能亏损10万元,在经历这一次打击之后,很多农户可能以后就翻不了身了。”张俊飞忧心忡忡。

  张俊飞介绍,在安徽活禽养殖行业中,一半是散养户,一半是公司加农户模式。无论是对农户还是养殖公司来说,将有三分之一被迫倒闭,如果养殖公司跟农户进行订单合作,农户受到的影响可能还不大,损失较大的将是养殖公司。

  安徽新希望饲料公司是一家大型禽料企业,在此次H7N9疫情中遭受不小损失。公司采购经理舒坦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安徽地区销售的禽料占公司总销量的70%左右,且以活禽客户为主,目前该地区销量已下降30%至40%。因为没有实现全产业链模式,活禽市场关闭后,由于没有屠宰场而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可能会造成客户资源丢失。舒坦说,对饲料厂来说,这次影响不仅是销量下降,人员流失也很严重,预计后期影响会比较大。

  合肥立华畜禽有限公司也是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给农户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服务,每年规模大概有3000万只肉鸡。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4月出栏250.8万只肉鸡,当月均价为3.01元/斤,因为公司养鸡品种不同,成本较高,将近6元/斤,目前估算已经亏损2000多万元左右。

  “目前一方面是应对禽流感,另一方面则要保障农户1.89元/只的利润,不然以后很难与养殖户合作。”该负责人说,银行也担心禽流感的影响过大,不敢给养殖企业贷款,目前公司资金压力很大。

  疫情“重灾区”上海的情况也类似。上海一家规模饲料企业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此次禽流感对猪料影响不大,用量降低20%左右,但禽料用量下降达到50%。不过禽料价格变化不大,因为上游原材料形成垄断,油脂厂相对集中,现在没多少变化,但这不代表未来市场价格没有下降风险。

  养殖业频坐“过山车”

  2000年以来,我国多次发生禽流感疫情,生猪、肉鸡、鸡蛋价格暴跌暴涨,养殖户也是一批批起来又一批批倒下。在过去的10多年里,发生过几次影响较大且与此次H7N9禽流感疫情相似的人或畜禽感染传染性疾病,包括2003年的“非典”、2004与2005年两次爆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2009年的“猪流感”。

  2003年2月,“非典”在国内大规模爆发,疫情持续4至5个月,不仅对畜禽行业,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疫情快速扩散造成了社会恐慌,人们出行与消费都大幅减少,国家为控制病毒扩散,许多地方政府关闭生猪交易市场,严格限制生猪流动,生猪的消费、流通都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当时正处在猪肉消费淡季,季节性影响与疫情叠加造成之后3个月猪价持续下跌。根据农业部的历史数据,当年5月均价较1月下跌8.5%。

  2005年也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与今年情况不同的是,当时出现大量禽类死亡。该疫情于10月开始在国内大范围爆发,持续时间大约5至6个月,对畜禽养殖业影响较大。10月份正好是鸡蛋行情的季节性下降周期,这也造成鸡蛋价格下跌超过15%。从猪价走势看,10月份内地检出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后,本已处于下跌期的生猪价格受到冲击出现加速下跌,全国生猪月均价格累计下跌13%。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北美爆发,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恐慌,由于一度将该疫情称为“猪流感”,因此对猪肉消费影响严重,当年4、5月生猪均价跌幅都在10%以上。

  今年H7N9禽流感事件的发生,对蛋鸡、肉鸡、生猪养殖包括上下游产业链都产生巨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肉鸡价格一周时间内大幅跳水20%,鸡蛋价格也在一周内下跌8%以上。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江浙沪地区,肉鸡和鸡蛋的跌幅更是达到27%和10%。自“黄浦江死猪”事件开始到本次H7N9疫情,已经对生猪的产业形成巨大冲击。

  芝华数据分析师李顶威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本次禽流感事件与2005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按照目前最新全国鸡蛋平均价3.6元/斤来计算,养殖户每销售一斤鸡蛋净亏损0.1元,亏损幅度还将进一步扩大。这无疑将让养殖户加速淘汰生产效率较低的蛋鸡,同时抑制补苗,存栏量进入下降周期也得到进一步确认。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浙江调研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饲料企业人士称,现在有不少热钱流入养殖行业,收购肉鸡并冷冻起来。一般来说,冷冻保鲜期在三个月左右,如果三个月内肉鸡价格大涨,收购者将大赚一笔。

  张全德也在放手一搏,他已经投放了5000只鸡苗,大概2个月左右就能长成并上市供应。不过,一些业内人士表示,5000只鸡苗或许能弥补之前的一些损失,但也有不确定性。虽然未来鸡肉价格上涨几乎得到肯定,但需求能不能随之大幅上涨,还需要观察消费者心理的恢复情况。

  “周期魔咒”难破解

  业内人士称,由于养殖业的进入门槛低,市场行情一旦好转,各地农民就扎堆进入该行业。如今不少饲料企业还提供饲养技术服务,一家农户一年养三、四批鸡比较容易,一批鸡养殖两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而碰到行情不好时,这些农民就外出务工。

  就生猪来说,2009年流感疫情就曾使猪粮比价(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下降至4.5:1以下,养殖户亏损严重。李顶威分析,目前猪粮比价已跌至5.5:1以下,预计未来会跌至5:1以下。严重亏损将加剧生产者的退出与行业洗牌,从而加大下一轮猪价上涨幅度。从中长期看,结合芝华生猪价格预测模型分析判断,今年下半年猪价将会持续回升,预计明年会有大幅上涨,并创历史新高。

  安徽一些大型饲料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养殖业以散养户为主,中小散户规模小、管理水平较差,抗风险能力也较差,他们将最先处于亏损状态。

  芝华数据一份调研报告称,规模养殖还未成为市场主导性力量,这种突发事件的冲击对小规模的养殖户来说,将导致其难以承受大幅价格波动,迫使其向规模化发展或者退出。对于大规模的养殖企业来说,这种冲击能够降低其扩张成本,有利于其加速行业兼并,扩大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称,规模户或者规模化养殖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化程度、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每一次事件冲击都是规模户向规模化企业发展,规模企业向大企业发展的契机。记者了解到,三季度是肉禽消费旺季,受供应短缺影响,市场预计三季度肉鸡、鸡蛋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大,但消费需求能否回升尚不明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畜牧专家称,中国养殖业无秩序发展,产业集中度低,养殖业没有准入门槛,没有统一协调的部门,这使得养殖业一直难以摆脱“周期魔咒”,而破解养殖“周期魔咒”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过程。

  业内人士呼吁尽快推出鸡蛋生猪等期货品种

  一直以来,畜禽养殖业在面对价格风险时,除饲料期货外,还缺少直接有效的规避和管理工具。期货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业界一直期盼其发挥“正能量”,安徽嘉丰粮油饲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聂士国表示,在禽流感等疫情频出的市场情况下,应尽快推出鸡蛋、生猪等禽畜类期货品种,完善产业链避险体系,为企业提供有效风险管理工具。

  中国证券报:近几年我国饲料养殖企业产业状况及发展趋势如何?

  聂士国:近几年我国饲料养殖企业整体处于扩张期,小饲料厂不断被收购兼并,大型饲料企业不断出现,饲料产量连年增长。尽管目前散养量仍占据生猪养殖的半壁江山,但规模化养殖已成为一种趋势。由于过去肉禽都是散养,用农副产品或者下脚料代替饲料便可以维持,但规模化生产之后,必须要对饲料原料和商品饲料有更高的要求,这导致饲料的需求连年增加。饲料养殖企业由于处于油脂油料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利润较薄弱。

  一方面,原料中豆粕、鱼粉大部分依赖进口,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经营风险大;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疫情影响,下游禽肉价格面临着波动剧烈的风险。

  近几年来,饲料企业逐步分化。小型饲料企业基本没有研发力量,产品比较单一,只能沿用“玉米+豆粕+鱼粉”配方模式,饲料配方成本高,成本传导能力差,饲料质量安全水平与大企业也有一定差距。而大型饲料企业依靠配方技术和产业链优势,开发新的产品并寻求降低成本,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拉大与中小企业的差距。

  养殖企业由于处于产业更下游,成本传导不畅,在这两年的猪价大幅下跌中,养殖利润几乎为零。而近期的禽流感事件以及猪肉价格低迷,更是将养殖企业推向亏损险境。

  长期来看,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开展,居民的肉类需求增加,对于商品化生产的饲料需求越来越强。预计未来15年至20年中国饲料产量仍将保持增长,生产成本也将越来越高,尽管短期内可能有所波动,但长期来看,价格走高的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证券报:饲料企业与下游养殖业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

  聂士国:饲料企业与下游养殖业是一个连续的传导链,为了保证稳固的合作关系,目前饲料企业与养殖业之间并非博弈,而是互助共生。有投资能力的油脂企业正在努力建立自己的饲料企业,以促进自身压榨后豆粕、菜粕的消化,部分企业继续向下游延伸开展养殖业。而规模养殖企业也会向上游发展建立饲料企业,不仅自用更可以满足其他养殖户的需求。

  目前养殖企业与饲料企业或者饲料原料贸易商都保持灵活的贸易方式,现货采购采取订金模式,可预定未来6个月之内的产品。到货后按照到货价支付其余货款,养殖企业无需考虑原料运输问题。由于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的共生关系,两者在贸易上合作越来越多,订货方式也更为灵活。

  中国证券报:安徽省饲料、养殖企业参与或利用期货市场的情况如何?

  聂士国:目前国内油厂对期货市场的参与利用程度很高,据了解,国内大型的饲料企业和经销商也有很多参与期货交易。但就安徽省来看,饲料、养殖企业很多都开立了期货交易账户,但实际参与利用程度还不够。人才和资金限制是制约饲料养殖企业参与市场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期货人才比较紧缺,企业很难招到专业的期货交易人员。

  资金方面,大部分饲料企业都面临资金回笼的压力,而期货交易需要支付保证金。对企业来说,资金压力也是制约其参与市场的主要因素。此外,一些中小型饲料养殖企业利用期货交易规避风险的市场意识还不强,随着国内饲料和养殖企业的发展整合和规模化经营,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利用好期货市场。

  中国证券报:期货市场对饲料养殖业定价经营模式有何影响?

  聂士国:目前饲料行业的现货交易都要参考大连的豆粕和玉米期货价格,油厂对豆粕的报价通常以豆粕主力合约期货价格加上一定的升贴水来报价。过去饲料和养殖企业可以不看期货价格做现货交易,但现在期货价格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对现货报价的指导越来越显著,而且豆粕和玉米占饲料加工成本的80%以上,企业不管是采购、库存还是销售都需要看期货价格,不看期货价格做现货是不现实的。

  中国证券报:饲料和养殖企业当前面临哪些发展困境,期货市场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产业?

  聂士国:饲料和养殖企业目前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上游受原料成本波动影响,下游受禽肉产品价格影响。而禽肉属于生鲜产品,受疫情、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影响较大,另外养殖本身的周期性也使得饲料养殖企业的利润会频繁波动。

  期货作为现货企业保驾护航的工具,豆粕和玉米在品种上已经发挥了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作用良好。但从期货品种产业链上,油厂通过上下游品种可以套保、饲料厂只能对原料进行一部分套保,养殖业还没有直接参与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的品种。因此,在完整产业链上,建议加快新品种推出步伐,比如鸡蛋、猪肉等饲料企业下游品种。应进一步完善交割流程,例如增设交割库和厂库交割,为地区间仓单的转换提供便捷服务,推动期转现业务开展,提高企业利用市场的效果。

  “禽”何以堪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上海、安徽、浙江等地调研时发现,H7N9禽流感疫情对市场影响较大的是消费者的恐慌心理。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养殖业大省,在此次禽流感疫情中,畜禽养殖产业深受影响。安徽省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季学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安徽畜禽目前占上海总供应量的20%左右,在此次禽流感事件中,相关企业、养殖户亏损严重。

  季学枫日前召集了合肥当地龙头企业及相关养殖大户进行座谈,其中包括肥西老母鸡、立华畜禽饲料、新希望安徽公司、唐立人等近十家知名企业。

  立华畜禽饲料负责人陈经理对此次禽流感防控机制颇有异议,他告诉记者,2004年和2008年也出现过疫情,大概四五年出现一次,但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官方认定是不是禽流感致病。而在4月20日以前,关闭活禽交易中心并不理性,这对整个行业发展打击较大。记者发现,大部分参加座谈的饲料企业负责人和养殖户均对关闭活禽交易中心有所抱怨。

  陈经理说,国内对人的疾病和动物疾病防控属于两条线,而在美国等其他国家,一旦出现禽流感,政府肯定会首先保证人的健康,也会采取更理性、科学的办法,保证家禽安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饲料企业人士说,希望通过媒体呼吁社会和政府,要理性对待禽流感疫情,人的生命的确是第一位的,但不能顾此失彼,完全不考虑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

  安徽金农饲料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此次禽流感已造成大量企业亏损,很多饲料企业的亏损根本没有统计在内,很多养殖户很难享受政府补贴。

  财政部14日发布通知称,在各地出台扶持生产措施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安排资金6亿元,对祖代种鸡饲养户给予补助,并对家禽加工重点龙头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给予短期贴息。

  “畜禽市场目前是无序发展,市场定价权在中小散养户手上,暴涨暴跌出现亏损不可避免。”有权威专家指出,补贴屠宰和种鸡大户,主要考虑到比较容易统计,而散养户则相对难以统计。冷冻肉鸡目前很难估算亏损,一些地方还出现多报的情况,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一些小型散养户最终因为承受不了价格风险而被市场淘汰。

  上述专家表示,从国外经验看,畜禽养殖业集中度较高,管理、竞争有序,价格走势较平稳,食品安全容易监控,而国内在这方面差距较大。总体来看,这次禽流感映射出不少问题,相关政策还应充分调研,对畜禽养殖产业要加强整体规划,行政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未来整体产业应尽快进入健康、有序的正轨。

  近日有消息称,活禽市场可能重新开放,市场需求有望回升,各地养殖户们开始看到曙光。与此同时,只有消费者的恐慌心理逐渐消除,需求才能够真正形成,亏损也可以减少一些。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