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共享费”是小金库?葛文耀连夜微博释疑

2013年05月15日 07:02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王霞 戴高城

  从上海家化 (600315,SH)昨日(5月14日)凌晨一条“严正声明”来看,家化集团和上海家化的高管们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5月13日晚,平安信托发声明称家化集团个别高管涉嫌私分小金库、侵占公司利益。随后上海家化表示,葛文耀绝无违法行为。

  昨日傍晚,上海家化再发公告称,董事长葛文耀正常履职,上市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未受影响。

  平安信托所指的 “小金库”是什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多条线索指向家化集团改制前一笔关于企业退休补贴的支出。

  “完全没有违法行为,最多是‘擦边球’。”葛文耀在昨日凌晨发的微博中这样回应。

  小金库暗指“共享费”?

  “企业退休职工工资低是中国社保制度一大问题。2007年家化经济效益开始明显好转,我便开始解决退休职工的‘共享费’(让退休员工也享受企业发展成果,每月发几百元生活补贴),前五年进公司成本,一年最多六百万,公司业务上怎么也省下来。”5月9日凌晨6时许,葛文耀在其个人微博中的这段话,将家化集团的一笔“共享费”公诸于世。

  过了十多分钟,葛文耀又发了一条微博,大致说明了这笔“共享费”的来源和效果,称这笔钱“从行政出没保障”,“公司几十亿的业务,能派生出许多利益,只要领导和业务人员不拿回扣,还是很容易解决”,结果使“家化退管委很有凝聚力了”。

  葛文耀为什么在5月9日凌晨突然发这两条微博,引人猜想。昨日凌晨1时平安方面指控家化集团高管“涉嫌私分小金库、侵占公司利益”6个小时后,葛文耀又在半小时内连发3条微博,很像对平安指控的间接回应。

  他首先提到吸引人才的问题,然后谈到“一把手要有担当,自己不要贪”,最后回到“共享费”的问题上,再次解释为什么会设立这么一笔资金:“2007年在国资时搞了第一次期权,公司毛利十几亿了,薪酬水平也接近市场化了,我想自己快退休了,而退休工人比较困难,特别老的退休工人,我觉得应该让他们享受企业发展成果,便有了‘共享费’这一说。也算是为国家承担责任。家化就这么一路走来,没改革精神,没担当,走不到今天。”

  市国资委介入 双方封口

  为了详细了解葛文耀所说“共享费”的情况,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紧邻上海家化办公大楼的东余杭路,上海家化退休自管会的活动室就在这里。

  记者来到退管会时,两位退休人员正欲下班,据他们介绍,退管会现在主要负责上海家化退休员工的丧葬事宜,至于“共享费”,他们并不知情。记者问每年是否有增加的退休工资时,两位拒绝回答。

  不过,上海家化一位内部员工告诉记者:“公司退休职工除了统筹的退休金外,公司还会每人每个月补贴几百块,在逢年过节还会发些礼品和卡给他们,这部分基金就是所谓的 ‘共享费’里面。”

  这笔资金是否还有其他用途?这位员工表示不清楚,“上海家化每年都是有审计报告的,可以去查,我们作为员工还是很挺老板的。”

  就“小金库”问题,记者试图采访上海家化集团和平安信托方面,但被告知,上海市国资委已介入此事,禁止双方接受媒体采访。

  随后,记者按照上海市国资委的要求向其发送了一份采访提纲,但是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市国资委在5月13日和葛文耀通了很久的电话,现在已要求双方“冷静两天”,在本月16日召开股东大会前,无论是家化层面还是平安方面,估计都不会有人出来说话了。

  记者也发现,在昨日凌晨发布了上述3条微博后,葛文耀的新浪微博再也没有更新。

  一位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相关问题还在调查之中,并没有对事件进行定性。

  葛文耀只承认“擦边球”

  “比起很多外资企业,家化的薪资情况是比较差的,因此可能会有一部分资金来搞内部福利,改善一下员工待遇,因为他的薪资水平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这种方法是留人的一种方法。”昨日,长期关注上海家化的上海艾肯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一个曾到家化应聘的化妆品人士也告诉记者,他曾被选为家化一个事业部总经理,但薪水太低,低到差不多他十年前的水平。公司曾提示说,可能会通过其他福利改善一些,但也不会很高,最后,“考虑到薪水太低,没有到家化工作”。

  葛文耀昨日在其微博中也重点谈到了这一点:“国企的主要问题是吸引不了,留不住人才。企业发展靠人才不是一句空话。待遇低就拿回扣,拿人家一百元,损失企业一万元,国企就这个搞坏,所以我执行‘后门关刹’政策,但需‘前门开足’作保证。我讲课时说过一把手要有担当,自己不要贪,要让员工有好的生活,骨干有接近市场化的薪酬,家化便一路走来。”

  “家化从几百万增加到几百亿,完全没有违法行为,最多是‘擦边球’,但不这么做家化早没了,我为这改革行为负全责。”葛文耀在昨日凌晨零时58分发的微博中这样说道。

  家化集团内斗风波(上)

  耗时两月到家化集团进行审计 平安向葛文耀“发难”有备而来?

  5月13日晚间,平安信托发布紧急声明,指责上海家化集团个别高管涉嫌私分小金库、侵占公司利益、涉案金额巨大等问题。昨日(5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得知,平安信托此举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有备而来——平安信托曾到家化集团进行了两个月审计。

  对于是不是有两个月到上海家化做了审计工作,平安信托方面一位负责品牌宣传的人士在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确实是在调查,具体正在调查的第三方是谁并不清楚,“目前不让我们接受媒体采访,确实不能回答。”

  审计报告未出先撤人?

  上海家化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平安之前已经派了一群人来家化集团做了两个月的审计,但是在审计报告还没有公开的情况下就撤销了(葛文耀)的职务。

  “在审计小组进入公司前,平安方面已经做了尽职调查报告,为什么还要做(审计)?”该人士表示,“我们也不知道审计有没有做完,可能还在调查中,之后就爆出了辞退葛总消息。还在调查的事情,就把他撤了。”

  证券律师严义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双方讲的哪些属于事实哪些不属于事实尚不能判断,还需要审计报告的出炉,以及相关事实的查证。

  “如果平安讲的‘小金库’认定为高管私下分配的部分,就应该是违法的。”严义明表示,“如果资金奖励公司的,就应该计入公司非主营业务收入,入财务账册,不应该作为小金库处理。”

  上海家化昨日(5月14日)凌晨表示,相关资金的来源中有些为各级政府历年奖励家化的合法奖金,上缴后由公司统一发放,绝无违法行为。董事长葛文耀在国企时期严格按照组织上核定的金额领取薪酬,去年也严格按照平安核定的金额领取,从未多拿一分钱。

  “虽然之前微博上有争论,但葛文耀的事情没有定案,就把事情抛出来,并且将其职务撤掉,因此非常有‘政治斗争’的嫌疑。”一位化妆品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个事情在平安入主之前,就应该是了解的,如果不了解,就是平安自己的问题。如果一年之后因为不顺利才将事情暴露出来,是不对的。”

  平安信托涉多重违约?

  记者了解到,按照此前双方的协议,平安属于战略管理,只派董事进入董事会。

  葛文耀在5月13日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多次表示,“平安进驻家化后只是留守处理资产,平安是违反当时承诺的。”

  此外,市场上有消息称,平安方面“换掉”集团董事长,是为了“处理家化集团的资产更快些、更方便些”。相关人士透露,当年平安本来准备用于并购家化集团的保险资金,后来并未及时审批下来,因而当年并购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银行贷款,存在资金回笼压力。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葛文耀当时之所以最终选择平安,是因为平安在标书中尽表诚意,承诺未来5年内追加投资70亿元,帮助家化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160亿元。

  对于平安换掉家化集团董事长职位一事,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也违背了平安当年竞标时承诺的5年内保持管理层稳定的约定”。实际上,除了此次家化集团换帅,平安入主家化集团后,作为上海家化的第一大股东,曾承诺让家化原管理团队放手去做。

  “最开始平安入主家化集团的时候,和上海市国资委签订了协议,同意在集团层面发展多元化,但是当葛总要做海鸥表的时候,资本方又突然进行了反对。”上海家化前述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但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5月13日晚间表示,这是家化集团董事会本着对家化集团的合规经营和健康发展负责作出的决定。

  严义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平安入主家化时有一定承诺,但是在实际要做的时候又反悔,是违反《合同法》的,“如果有书面的约定和承诺,应该履行承诺,反过来各方也应该谨慎合法地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被别人抓到借口违反承诺。”

  缘起上海家化改制 矛盾根源或在平安欲高位套现

  近日,平安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的消息一出,立即“激起千层浪”。从上海家化集团改制到引入平安,再到平安的“无为而治”,一时间众说纷纭。

  在业界人士看来,家化改制是为了实践2008年9月上海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国资将在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而改制在业绩及股权激励上确实让家化尝到了甜头。

  由于极强的产业整合能力、资本实力和数据库资源等优势,平安在上海家化的“争夺”中胜利并非偶然。不过,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平安利用平安信托收购上海家化,正是为了在高位套现。海鸥表事件是小事,双方的根本矛盾还是平安的未来战略。当平安发现双方根本不能达成一致时,选择的就是把障碍扫除。

  改制为脱离国企

  2011年9月7日,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将以公开挂牌方式出让所持有的家化集团100%国有股权。两个月后,上海家化再次发布公告,称平安信托旗下公司平浦投资为家化集团100%股权受让人,成为上海家化的控股股东。

  上药集团前副总裁葛剑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海家化集团的改制很清楚,为了脱离国企,同时也是正确的做法,“从市场化角度来看,这步走的是对的。”

  改制带来的效果似乎显而易见。早在改制启动之初,葛文耀就在酝酿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他希望家化在人才方面将能够提供不低于外资巨头的优厚待遇。改制后家化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果然引发关注。激励草案显示,公司拟以市价的一半价格,向38.1%员工定向发行不超过284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6.71%,激励力度是前次的5倍。

  在业界看来,这次激励意味着上海家化初尝了改制带来的甜头。葛文耀表示,改制解决了家化发展中的两个重大的问题——投资的决策性和激励的决策权。

  改制后的上海家化亦被认为是国内唯一有潜力与国外日化巨头竞争的企业。今年3月15日,公司交出了一份靓丽业绩报告:2012年公司完成了39.4亿元的预定目标,实际营业收入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同比增长70.1%,达到6.1亿元。

  引进平安 短期投资和长期承诺打架

  在业界看来,在上海家化集团的“争夺”中,平安从一开始就志在必得。期间,众多海内外资本或企业与上海家化均有进行深度接洽,最后阶段则是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三家争夺,而具有云南白药等相关项目收购经验的平安似乎更被看好。

  2011年11月,平安子公司平安信托通过旗下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以51.09亿元的价格购得家化集团100%股权。家化集团持有上海家化27.5%股份,为控股大股东。

  收购的同时,平安也给出了高达70亿元的投资承诺。

  上海家化亦是期待,在产品的分销渠道、人员的智力培训以及企业的科学管理等方面,平安的入主可以为家化带来新的气象。

  不过,现实和期待总有出入。接近上海家化的一位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平安进来后,基本未见其有过具体行动。“卖给平安,现在来看不是一个好选择。”葛剑秋指出,平安并不完全是PE,且和对冲基金不一样。“平安是用平安信托收购的上海家化,信托说白了就是做理财的,他的资金来源于很多私人客户,这种行为也是短期的,用一个短期资金来做一个长期实业是矛盾的,对家化何来长期承诺。”

  长期关注上海家化的业内人士、上海艾肯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啟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家化行业需要非常高的融合度,但是像平安这种股东很难做得到。此外,葛文耀一直想做大家化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又想做时尚产业,但这和平安的想法存在出入。

  矛盾根本源于平安欲套现?

  并购蜜月期不久,在上海家化业绩大涨之余,双方的矛盾与摩擦也逐渐凸显。

  去年12月18日举行的上海家化股东大会上,上海家化同平安的矛盾完全公开化。

  在外界看来,双方矛盾源自海鸥手表项目。葛文耀一直希冀能投资海鸥手表,将其打造成为奢侈手表品牌。平安方面对此却并不认同。

  该次股东大会上,上海家化董事会亦进行了人事更替。董事会成员从6名扩至8名,独立董事由2名扩至3名,董事由4名扩至5名,并取消副董事长职位。平安信托董事长童恺终于进入董事会,获得一席之位。但双方如此微妙的关系之下,这一信号亦被解读为平安就是想夺得公司的控制权,实现“去葛文耀化”。

  葛剑秋指出,海鸥表事件是小事,双方的矛盾根本还是在于平安的未来战略。“当初平安收购上海家化的意图就是为了赚钱,这个出发点没有错,但平安今天做这个事情,就是在为弥补当初的决策失误。”在他看来,平安收购上海家化是为了在高位将其拆分卖掉,“平安作为第一大股东,想要卖掉家化,不可能在市场上进行操作,只有卖给类似联合利华这样的外资。在平安发现双方根本不能达成一致的时候,能做的就是把障碍扫除。”

  有家化内部人士向媒体表示,平安已经以3000多万元的价格出售了家化集团位于上海机场附近的一块地。对此,葛剑秋认为完全有可能,“葛文耀走了就可以卖了。”

  一个业内人士评价道,双方的矛盾正好显示出资本与产业之间的矛盾。平安集团把上海家化只是看做资本运作的平台,但往往资本方介入企业之后,经营团队和投资方的矛盾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很难调和。

  微博说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但斌:

  和几位朋友聊到家化的事情。我说在证券行业从业多年,经常见一些人牛逼哄哄指点企业应如何如何,其实作为投资人我们只能提出建议,最后的决策还是应信任企业家本身。像葛总在行业里工作这么多年而且经营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接受“年轻毛孩子”的指点江山?!

  福布斯中文版杂志、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周健工:

  平安信托(控制的上海家化集团)与上海家化股份董事长葛文耀之间,是金融资本与产业之争?是资本与管理团队之争?还是国有资本(平安信托)与市场化资本(持有家化股份的基金)之争?

  道杰资本总裁、管理合伙人俞铁成:

  平安家化事件的结局只有一个:双输。资本低估了创江山型企业家的深厚根基和影响力,企业家低估了资本的血腥和冷酷无情;结婚前都给对方展现美好浪漫,过日子撕破面纱暴露各自真实颜脸——相爱总是容易相处太难!从收购国企的历史看,复星对被收购国企老总一直厚待,葛总该后悔当初高价吓退复星往事了。

  家化集团内斗风波(下)

  平安投资模式起底:曲线入股+减持套现

  每经记者 胡群 牟璇 张昊 实习记者王瑞

  近年平安信托投资多个领域,业务涉及证券投资与经纪、期货经纪、股权投资、旅游业、工业、服务业、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小额贷款业务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平安的资本运作后发现,这些年,除了对欧洲富通集团的投资损失惨重以外,无论是对云南白药(000538,SZ)、南玻A(000012,SZ)、海螺水泥(600585,SH),还是对平安银行的前身深圳市商业银行的投资,平安都是大获全胜。

  从平安过去几年的主要投资模式可以发现,其在A股通常采用“曲线入股”的方式取得上市公司股权,然后通过减持A股实现套利。上海家化会不会是下一个套利对象?

  案例1:平安信托“减持套现”海螺水泥/

  每经记者 胡群 发自北京

  从上海家化事件来看,平安信托100%控股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成为上海家化(600315,SH)最大股东,占上海家化26.78%的股份。

  平安信托到底是什么目的?或许海螺水泥套现47亿的故事值得借鉴。

  实际上,“上海家化事件”并非平安信托与其投资企业的首例纠纷。2006年的海螺水泥股权纠纷就曾经让平安大赚了一笔。

  2006年平安信托与安徽海螺创业投资签署股权转协议,平安信托将其所持有的四家水泥公司股权以38.3亿元人民币转让,海螺水泥(600585,SH)则通过向安徽海螺创业投资发行2.88亿股新A股,作为收购该四家水泥公司的对价。

  2007年6月18日,安徽海螺创业投资与平安信托签署补充协议,同意在上述新A股发行三年后的三个月内,安徽海螺创业投资付款给平安信托。如安徽海螺创业投资违反协议或到期无力支付股权转让款,将以所持有的2.88亿股海螺水泥股份抵偿。

  2009年2月,由于安徽海螺创业投资未按时支付延期支付补偿金、违反补充协议,平安信托向芜湖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安徽海螺创业投资将所持海螺水泥股份悉数抵偿。

  2009年7月17日,海螺水泥发布公告称,安徽海螺创业投资须以其持有价值逾94亿元人民币的海螺水泥A股,抵偿平安信托应得的股权转让款27.11亿元,同时,平安信托仍持有海创公司债权计人民币11.19亿元。完成股份过户后,平安信托持上市公司11.54%股权。

  资料显示,2010年6月~12月,平安信托累计减持海螺水泥2.35亿股,价格在15.04元到24.75元之间,如果按平均价20元计算,平安套现金额约47亿元。

  除“上海家化事件”之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平安信托至少与两家被投资企业之间分歧颇深:一家企业痛陈平安信托的决策流程过于繁复,因而实质上干涉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另一家企业则因为平安否决了其扩张计划,而基本上与平安信托分道扬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查阅平安信托近年年报发现,平安信托投资的力度逐年加大,如2010年末纳入公司合并报表的子公司有28家,2011年末为44家,2012年末则高达70家,且绝大部分为控股,甚至100%控股。

  从投资领域来看,绝大部分为金融、地产领域。“金融、地产类投资是平安信托的战略性投资,而旅游业、电子商务等领域则为财务性投资。当前纳入平安信托合并会计报表的子公司中,平安信托所持有的权益性资本大部分在60%以上,而控股100%更是常见。

  “绝对控股保证企业战略的实施,较少与小股东就经营理念等方面产生冲突,但如果涉及到股东利益,即使控股也难免不会产生纠纷。”北京市律师协会信托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杜庆春律师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案例2:平安信托“曲线入股”许继电气/

  每经记者 许金民

  平安信托当初竞得家化集团100%股权时,曾宣称“将家化集团打造成为全球知名、国内最大的时尚产业集团”,在罢免葛文耀之后还能够实现?或许他们投资许继集团、许继电气(000400,收盘价26.50元)的案例,值得上海家化的投资者参考。

  2008年1月,为引进战略投资者,许昌市人民政府、许继集团工会委员会将持有的许继集团100%股权挂牌转让,挂牌期限为1月21日至2月20日。挂牌期届满后,由于意向受让方太多,该部分股权被迫以拍卖的形式进行转让,最终平安信托成为赢家,受让价为9.8亿元。

  在拍得许继集团100%股权之后,平安信托曾在《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表示:“将依托控股股东平安集团在投资、国际化视野、并购整合上的经验,把许继集团打造成为具有世界级能力的中国输变电集团。未来计划通过将许继集团资产注入许继电气,实现许继集团资产整体上市,做强做大许继电气。”

  平安信托甚至进一步承诺,至少五年持有许继集团股权,并保持对该集团的绝对控股。言犹在耳,一年多后他们便违背承诺考虑退出,这次退出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平安信托与中国电科院、许继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电科院以多家公司的股权增资许继集团。交易完成之后,中国电科院获得许继集团的控制权,占比60%,平安信托持股比例降至40%。这份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的时间为2009年7月,于2010年6月付诸实施。

  第二步,平安信托先将所持许继集团40%股权中的约20%转让给许继控股,许继控股为平安信托的全资子公司。按照之前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平安信托、许继控股再用这合计40%的许继集团股权,置换成上市公司许继电气的股份,换得的股份数量为3978万股。交易完成之后,平安信托彻底退出了许继集团,变成了投资上市公司。

  在许继电气2012年的年报中,投资者仍可以看到平安信托、许继控股,持股数量未变。不过,昨日许继电气已完成2012年利润分配,因此,平安信托、许继控股的持股数量应当已升至5171.4万股。即便不考虑两次派现,按照昨日许继电气26.50元/股的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份的市值已为13.7亿元,较平安信托当初的花费高出3.9亿元。

  投资者可以猜到,未来平安信托、许继控股或许会减持或转让其持有的许继电气股份,以实现投资收益。迄今许继集团都没有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具有世界级能力的中国输变电集团”更无从谈起,当初平安信托的承诺已变成了空谈。

  经营业绩

  葛文耀的28年:上海家化资产从400万跃至36亿

  每经记者 牟璇

  上海家化是日化界巨头,其董事长葛文耀近日传出被免职一事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在葛文耀加入前,上海家化是家地方小厂,而葛文耀自1985年出任上海家化厂长后,28年以来带领这个小厂飞跃发展成为日化巨头,坐拥六神、佰草集、美加净等多个品牌,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业绩连年上涨,股价持续增高。上海家化能够将一家地方小厂做成国际大牌,身为上海家化董事长的葛文耀以及其团队功不可没。

  葛文耀执掌上海家化28年

  在记者与上海某资深投资人士的聊天中,该人士提到,“日化行业竞争太激烈,国内的企业大多只能走低端路线,而上海家化从平民路线到高端路线都能够覆盖,且在这么多国际大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能够销往国外,确实是非常难得。而葛文耀是个难得的有梦想的企业家,家化的成功他功不可没。”

  1985年,38岁的葛文耀被上级领导任命为上海家化厂长,那时候家化只是一个400万资产的小厂。葛文耀接手后,在全国同行中第一个建立了覆盖各省市的销售网络,到1990年,上海家化的固定资产、销售额和利税都位居全国化妆品行业之首。

  回顾家化的发展史,历经波折重重,曾被要求与外资合并,险些导致自主品牌被埋没,也曾受命吸收合并同类亏损企业,被迫添上沉重包袱,但这些波折都被葛文耀一一化解并将家化做大做强。

  1991年初,上海家化倾其三分之二的固定资产、大部分的骨干人员和旗下 “露美”、“美加净”两个知名品牌,同美国庄臣公司合资。但美方看好的更是葛文耀本人,因此作为合资的一项砝码,葛文耀加入了这家新公司并担任副总经理。葛文耀在17个月后重回家化,斥巨资赎回 “露美”和“美加净”两个民族品牌。

  葛文耀重回家化后,1995年底,为扶植上实日化在香港上市,上海家化被要求让出自己的7600万股股权,从而让上实日化实现51%控股;1998年,为了支持政府的国有企业改制,上海家化兼并了连年亏损的上海日化集团公司。为此花了5亿元,关掉了30个亏损企业,安置了6000多个下岗的工人。

  资产400万到36亿元的飞跃

  作为中国最早的民族化妆品企业之一,面对从制造业到时尚产业的转型升级,整个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可想而知,葛文耀清楚地认识到,要想与跨国公司开展竞争,必须在整个研发、设计、精密制造、终端零售等环节上打造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上海家化采取差异化的品牌经营战略,在充分竞争的日化市场上创造了“佰草集”、“六神”、“美加净”、“高夫”、“清妃”等诸多中国著名品牌,在众多细分市场上建立了领导地位。2008年佰草集品牌成为中国首个走出国门的化妆品品牌,在一年时间内,在丝芙兰香街店内87个护肤品牌约2000多个单品中,佰草集的营业额高居销售排行榜前十位,其中主打明星产品“清肌养颜太极泥”更是排名单品销售前五名。

  在葛文耀的家化版图规划里,上海家化的战略是不但做大众产品的生产商,而是时尚消费品的创造者。他构建中的几大板块分别是:化妆品及其相关业务(如佰草集汉方SPA),旅游与酒店业,包括珠宝、瓷器在内的复合产品线。葛文耀显然已将上海家化的参照目标放在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全球领先的化妆品集团身上。

  在葛文耀长达28年对上海家化的经营中,上海家化从最初的公司资产仅为400万元,到2012年总资产达到36.47亿元,净利润达到了6.15亿元,同比增长了70%,所有品牌的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而电子商务渠道销售收入与同期相比翻了两倍。股价也一路飙升不断新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牛股”。

  市场表现

  股价7年涨三百倍 上海家化演绎“A股奇迹”

  每经记者 张昊

  上海家化 (600315,前收盘价69.99元),没有并购重组这些花哨的噱头,在竞争异常激励的日化领域纯粹靠主业实现跨越式增长,穿越于行业周期独立于A股大盘的走势,7年间最高涨幅超过360倍,上海家化的涨幅是一个奇迹。

  A股市场鲜有的奇迹

  “听任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上云卷云舒。”这是一个机构投资经理对重仓持有上海家化的一种豁达境界。在不少价值投资者眼中,上海家化也可谓是A股市场最优秀的投资标的,“投资家化=价值投资”,这一在业内流传已久的公式,足以见上海家化在这些专业机构投资者心中的地位。

  上海家化是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拥有六神、美加净、佰草集等多个知名品牌。该公司2001年3月15日登陆A股市场。

  2003年、2004年公司主要品牌产品的销售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以葛文耀为首的核心管理层开始调整战略,开始逐步将资源集中到化妆品主业,加大重点品牌营销投入来拓展市场,这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在2005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董事长葛文耀在回顾执掌家化28年时间中,也将2005年定义于好转之年。

  以2005年上海家化好转之年为起点,翻阅上海家化的K线图,2005年7月上海家化股价开启了至今的慢牛行情。2013年5月3日股价再次创下了76.48元的历史新高,7年多时间涨幅高达364倍(前复权)!

  在业绩方面,2005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19.5亿元,每股收益0.14元,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达45亿元,7年时间增长130.77%,每股收益1.41元,7年时间增长907.14%。

  上市12年分红不间断

  一方面,良好的业绩、7年三百多倍的涨幅,上海家化给予了投资者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家化的管理层在年度分红方面对投资者亦是十分的慷慨,公司2001年上市至今(12年),公司已是连续12年给投资者分红送股。

  另外从上海家化高管的薪酬上看,2012年公司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领取的报酬总额为246.81万元,这与某些上市公司董事长上千万的年薪相比,无疑是相形见绌了。

  “A股市场很难再找出像上海家化这样的公司。”昨日某机构投资经理在谈及上海家化时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公司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公司的高管团队功不可没,尤其是葛总为这家公司付出了近30年的心血。”

  以2005年公司的转折之年至今,不到8年的时间股价涨幅高达三百多倍,A股市场这样的公司少之又少,而上海家化完全是靠自己的核心管理团队的努力。外资巨头纷纷进入中国,正是由于拥有这样的管理团队,上海家化才得以在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之下脱颖而出。

  机构动向

  73只基金深陷家化短期股价恐下行

  每经实习记者王瑞 发自北京

  虽然上海家化发布了澄清公告,但事实真相似乎依然“云遮雾绕”。一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上海基金经理连连感叹,“这件事超出了我的预期!”

  基金深陷上海家化

  上海家化颇受基金的偏爱,这是不争的事实!

  统计数据显示,该股流通A股为4.23亿股,截至一季度末,基金持有升至1.575亿股,占上海家化流通股的37.23%,这个比例显然比去年年末又有不小的提升,去年末基金持有比例为34.58%,而去年一季度末则仅为20.29%。显然,随着上海家化股价的不断走高,基金的不断增持,显然成为了其背后不小的推力。

  基金持有比例的逐季增加,确实为基金带来了数额不小的浮盈。上海家化去年全年的涨幅为49.57%(不复权),今年,截至停牌前,涨幅已经达到37.26%,2013年5月6日股价出现76.48元的历史新高。对大比例重仓其的基金贡献了不少净值的增长。

  一季报数据显示,上海家化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8家机构持有人,其中公募基金占据了7个席位,分别是易方达成长混合持有1243万股、嘉实策略增长混合1084.77万股、汇添富成长焦点1049.93万股、中银持续增长持有1043.97万股、华商盛世成长959.83万股、华商领先企业857.87万股、华商策略精选841.69万股。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家化的基金持有数达到73只,并且是多只基金的第一或者第二大重仓股。

  其中,嘉实策略混合在一季度末持有上海家化占该基金的净值比为10.32%,为其第一大重仓股;中银增长持股占该基金净值比10.27%,这两只基金已经达到了基金法规定的10%上限。

  另外有不少基金将上海家化作为其第一重仓股,如嘉实研究精选股票持有比例为8.41%、国投瑞银创新动力持比6.99%、中银中国混合持比6.43%、汇添富成长焦点持比9.81%、交银先锋股票持比9.15%、华商盛世成长持比9.89%、华商策略精选混合持比9.92%、华商价值精选股票持比9.93%、上投摩根成长先锋股票持有比例为9.86%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上海家化股价如果大幅上涨,显然对基金净值的贡献力度不小,但随着上海家化风波的出现,也同样使得重仓的基金面临着净值剧烈波动的风险。

  公司估值可能下调

  面对上海家化的突发事件,不少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中长期仍然看好,但是复牌后短期内会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称,短期之内可能会有较大波动,但从长期看问题不大,“毕竟这只是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不是上市公司经营层面的问题”,近期有可能下调上海家化的估值,但具体还在讨论。

  “这件事是超出了我的预期,但是现在先继续持有,再看看”,上海一家持有较多上海家化股票的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之前大股东和管理层的矛盾也知道,但是没想到这么快激化,这件事增加了不确定性,以前一连串的投资逻辑发生了变化;对于估值会有一个重新的考量,具体要到上海家化出公告之后再决定。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称,比较看好日用品行业,其表示上海家化被归类于价值成长股,且已经持有四、五年时间,业绩增长很快,是不可多得的民族品牌,因此未来会继续长期持有。

  不过,有基金研究员认为,从当前盘面来看,技术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短期内会有一个下行空间。部分基金经理也相当谨慎,表示股价的短期走势难乐观。

  周俊生:平安联姻家化何以酿出一杯苦酒

  ◎周俊生

  又一场上市公司强势股东和不服软经理人之间的矛盾公开化,5月11日,上海家化集团召开临时董事会议,决议免去葛文耀担任的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

  平安方面对葛文耀这位对上海家化有特殊贡献的高级经理人采取了扫地出门的行动,不仅免去其职务,而且要求其退休,即使是5月份已发工资,也要按天扣回,他的办公室被立即出清,他的座车也被收回。一切都对葛文耀很不利,平安方面已经向他提出了私设小金库的指控,而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平安方面还提出了一项议案,审议回购并注销部分已授出的股票激励股票。这个议案明显是针对葛文耀的,一旦通过,意味着葛文耀将与上海家化彻底告别,他只能通过二级市场买一些上海家化股票聊以自慰了。

  当平安集团在2011年11月从上海市国资委手里接过家化集团时,双方的关系显得很融洽,这次并购曾经作为上海国企改制的经典案例而广为宣扬,葛文耀在迎来新股东的时候也一度踌躇满志。但是,时间仅仅过去了一年多,何以双方越走越远,以至发展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要解开这个死结,还得要从不同性质的资本在市场上的本能说起,以葛文耀为象征的实业资本和来自平安的投资资本在上市公司的经营理念上产生了严重冲突。

  平心而论,葛文耀对于上海家化的崛起是有贡献的,他让一个危机四伏的民族品牌起死回生,经营成A股市场上的绩优股。但是,葛文耀的身份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对企业发展的谋划,受制于股权在握的大股东的态度。这一切都是他作为实业资本代表的所作所为。

  对于平安集团来说,它是一种投资资本,当它入主家化集团的时候,其实更希望的是“钱生钱”,或者说利用这次并购来实现它在资本市场上的闪转腾挪,至于上海家化这个品牌未来如何发展,对它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此,尽管它为了得到上海家化的控制权,在并购时曾经作过很多承诺,但是决定一个公司话语权归属的,始终只能是股权,当平安集团违背承诺的时候,已经失去股权的上海市国资委无法对其产生制约,而葛文耀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更是毫无办法,只能通过微博不断地发泄对平安方面的不满,以致将双方的裂隙越扯越大。

  发生在上海家化的这次事件,可以归结为实业资本和投资资本不同理念发生的冲撞。既然这是发生在资本市场上的事,那么,对它的判断只能是遵从市场原则。当一个公司的大股东与经理人发生矛盾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能是双方拥有的股权。从这一点说,这场纠纷其实胜负已定,葛文耀将失去他在上海家化的一切。

  更重要的问题是,上海家化这个A股市场上硕果仅存的绩优股,若失去了葛文耀这个灵魂人物,还能保持它的江湖地位吗?5月13日当天,当葛文耀被免职的消息传出的时候,上海家化的股票走出了一根大阴线,投资者已经通过“用脚投票”表示了他们的担忧,表达了他们对“捞一把就走”的投资资本的不满。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