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比特币玩物而非宠物

2013年05月14日 07: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与一家美国企业一名员工通电话,问及“比特币”,对方说:网络上,这类钱币收藏品不少……

    再问那家“硅谷”企业1000多名员工以及这名员工身边10多名同一项目小组成员中对比特币有没有议论,得到回应:没有听别人说起过……

    那家企业属于“新锐”,以开发电脑安全软件为业务,以银行为主要客户,在全球主要市场占有相当大份额,正谋求股票上市,似乎对比特币没有“知觉”。

    比特币,还好,没有获称“比特货币”,因为它最初与“货”无关。

    与全球现有所有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历史,只有“故事”:它2009年开始“发行”,需人为“开采”,由电脑数学运算“生成”。

    它不是实物,不能装在实物钱包里,只能存入“电子钱包”。

    它有图标,显现钱币状,于是由民间个人铸造成金属币,供人购买并“收藏”。

    中性表述,比特币是“虚拟货币”,类似游戏币,流通于对等网络(P2P);换言之,它是小众“玩物”,不是大众“宠物”。

    正面表述,它是网络时代、网络经济产物,可以算作某种创新。

    负面表述,它是“黑客货币”,原因是持有者“隐身”,交易不留痕迹,不受金融机构控制、不受政府机构监管,黑客比常人更愿意使用,洗钱和贩毒之类非法交易比合法交易更方便使用。

    在美国,在合法交易范围内,以比特币结算,几乎没有额外费用、不需要缴纳任何赋税,对一些人构成相当大诱惑。

    如果比特币保持虚拟状态,不与现有货币关联、不与实体经济交集,估计不会成为话题。

    但是,比特币有意充当“数字货币”。

    既然是货币,无论实物货币或数字货币,都会有市场价值。一些人记忆中,比特币最初“市值”是25美分。今年以前,绝大多数时段,每一个比特币的市值都在10美元以下。今年1月,它的“币值”不足20美元。

    1月底至4月初,比特币升值超过12倍,4月11日达到266美元顶点,继而一度降为68.5美元,跌幅将近75%,再回升至大约170美元。

    一种解释是,欧洲金融危机,尤其塞浦路斯民众存入银行账户的现金遭冻结,促使这一欧洲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民众对现有货币失去信心,寻求跨国界保值以至升值货币,促升比特币市值。

    另一种解释是,全球范围内,现今一些所谓“投资者”,以钱养钱、以钱挣钱,不看好实业,更愿意投机,比特币构成理想选择。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比,“财富”放大效应极具吸引力,收缩效应则极具杀伤力。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经济投资者,与现实中的虚拟经济投机者,是两回事。

    依照设计,比特币“总发行量”严格限定为2100万个,且发行节奏逐步减缓,意味着这种虚拟货币不会像传统货币那样,伴随发行量增加而自然贬值。

    相反,依照这种设计,伴随越来越多“商家”支持以比特币结算,市场对这种虚拟货币的总需求量会逐步增加,意味着它会自然升值。

    如今,一些专家推算,现已发行的比特币大约1100万个,依每个170美元计算总市值为18.7亿美元。

    只是,与上市企业股票市值不可能兑换成等额现金一样,比特币市值与现金货币价值之间更没有保障。它值钱、或者不值钱,完全取决于持有者对它有没有“信心”。

    对传统国际货币,譬如美元和欧元,信心呈下降趋势。

    对比特币,没有任何金融储备支撑、国家或国家集团实体保障以及法律保护,信心需要建立在对金融体系的某种全新理念之上。

    对比特币设计及其升值前景,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不以为然,2011年发表文章,认定“我们所希望的金融体系,不是让人因为持有钱币而富裕,而是能为交易创造条件,让经济整体富裕。”

    克鲁格曼的结论是,“围绕比特币发生的一切完全不对路”。

    回到硅谷,那位高技术企业员工解释,在美国西海岸,多数人更看重实体;而在美国东海岸,有股市和期货市场之类带有一定程度虚拟性质的交易场所,一些人可能对比特币更感兴趣。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