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姗姗来迟的伊利股份2012年报的披露,上市奶企表现尽数展现在投资者面前。尽管净利润增速放缓,但伊利股份进一步扩大了其寡占市场;光明乳业则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业绩表现突出。在2013年,奶企面临市场整合、原奶国内外差价、消费者信心复苏等挑战,奶企公司又将表现如何?
伊利寡占扩大光明增势“独秀”
2012年,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企营收加总超过900亿元,占据奶制品销售近八成市场。尽管2012年伊利股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7.17亿元同比下降5.09%,其年营业收入仍保持了同比12.12%的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伊利的寡占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银河证券认为,未来国内乳制品行业有望继续向寡头集中,当CR4(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指标)超过50%时,可以期待市场格局由双寡头向单一寡头转变,行业龙头未来有望形成市场占有率接近40%的稳固龙头地位。
相比之下,蒙牛乳业继续“双降”:营业收入以360.8亿元同比下降3.5%;公司持有人净利润以12.57亿元同比下降20.9%。
三大乳企中,光明乳业的表现可谓“一枝独秀”,137.7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6.85%;3.11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0.89%。光明称,通过聚焦重点产品、突破重点区域,管理整合、挖潜增效,使各项财务指标持续好转。
高端产品带动明显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伊利和光明年报中相继显示,高端产品及由此带来的产品升级对企业营收及利润的拉动作用明显。伊利称,液态乳方面,金典奶、每益添等高端产品的销售份额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而增加收入11.46亿元,显出颓势的奶粉及奶制品门类中,则因为金领冠等高端产品的销售份额持续提升,由此带来产品结构升级使收入增加1.18亿元。
光明也表示,公司重点产品的快速增长驱动公司营业总收入的较快增长。通过聚焦“优倍”,抓住鲜奶发展势头,实现鲜奶销售收入快速增长;通过聚焦“莫斯利安”,打造全新品类,推动常温产品的结构升级;通过聚焦“畅优”“健能”,坚持高端差异化路线,提高酸奶的市场份额。
同样出于成本收益驱动,乳业巨头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去年提请的伊利新建新西兰年产47000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于今年4月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批准。
国际化的另一个动力则来源于国内奶源供需失衡。艾格农业预计,2012年我国生鲜奶的产量为3850万吨,而市场的供给缺口在250万吨左右。根据2013年我国乳制品消费的增长预期,供给缺口会达到300万吨以上。
另外,去年11月上海鹏欣集团正式完成了对新西兰16座克拉发农场的收购;此前亦有消息称,广东乳企雅士利要在新西兰自建奶粉厂。
奶企如何应对持续挑战?
2013年,困扰奶企多年的挑战仍将持续。首先,国产原奶价格弱势仍将持续。根据北京东方戴瑞乳业信息咨询公司对中国28个省份28个规模牧场的定点跟踪调査,2012年中国的平均奶价应该在每公斤3.40~3.50元。而根据《荷斯坦》对欧洲、美洲、亚洲20个国家2012年6~10月份的奶价调査,估算出全球牛奶收购平均价格约为每公斤折合人民币3.24元。国内外原奶价格差价的现状,在乳业专家王丁棉、曹明是等看来将是困扰我国奶企发展的瓶颈之一。
其次,市场信心有待继续重建,奶粉市场尤其突出。AC尼尔森《2012年全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销售婴幼儿奶粉385.18亿元,其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合计占据中国婴幼儿奶粉近半市场。
再次,奶企洗牌也将持续。艾格农业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原料涨价造成产品成本上升,目前全国726家乳品加工企业中亏损的企业已接近40%。2013年,奶业将加速洗牌。
面对重重挑战上市公司将如何表现?
一方面,奶企将进一步加快业务转型。中信建投、民生证券等机构认为,光明将进一步通过聚焦高端产品,走差异化路线,并以中高端产品带动低端产品市场渗透。招商证券亦认为,伊利股份也将加强其液态奶结构建设,2013年伊利液态奶或将达到14.3%的增速。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各地限购奶粉,奶企旗下部分产品或将面临进一步提价窗口。以奶粉为例,商务部商务预报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21日,全国国外品牌婴幼儿奶粉零售均价为200.71元/公斤;相比之下,国产品牌零售均价仅为153.79元/公斤。业内人士预计一些高端产品或将在年内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