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报6.2082,较前一交易日大涨126个基点,在继续向6.20关口迫近的同时,也创下了年内单日最大涨幅。
但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出现回调,报6.2152,较前一交易日回调下跌70个基点。此间专家表示,人民币汇率在屡创新高的同时,也需警示双向波动加大的风险。
人民币持续升值发端于2月下旬,随后一路强势走高。3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开盘报6.2096,突破历史高点;3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开盘报6.2095,再创历史新高;仅4月份,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就9次刷新纪录。据粗略统计,从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累计升值超过1%。
分析人士表示,单凭中国经济基本面似乎不足以解释人民币加速升值的现象。2月下旬以来,中国的经济数据一度低于市场预期,3月对外贸易甚至还出现了小额逆差。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主导本轮人民币大幅升值背后的推手与全球第二轮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国际资本套利有密切关系。
记者了解到,一段时间以来,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持续的溢出效应凸显。自去年三季度以来,面对持续恶化的主权债务局势,以及世界经济普遍出现的增长减缓、停滞甚至衰退,各国又重回“保增长”政策轨道,发达国家央行相继展开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竞赛。
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在频繁采用逆回购方式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同时并未动用利率杠杆,导致目前中国基准利率高于美国可比利率水平,利差和汇差同时存在给海外资金创造了更大的套利空间,驱动资金回流推升人民币持续升值。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时间2日晚,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25个基点至0.5%,这也是自去年7月5日以来欧洲央行的首次降息调整。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调整将进一步助推人民币汇率攀升。
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热钱”流入也呈现加速迹象。据中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1.2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其中,3月份2363亿元的新增规模虽然较2月份的2954.26亿元和1月份的6836.59亿元有所缩小,但全口径外汇占款已经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分析人士称,外汇占款连续4个月增加,表明“热钱”正持续流入中国。
与热钱汹涌而入相对应,部分专家对人民币未来走势不甚乐观。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警示,资金从涌入转变为抽出,转换速度很快。倘若国内二季度宏观数据继续下行,人民币汇率转弱应在预期之内。与此同时,美国市场近来好消息频传,美国经济走强将成为另一重推动人民币汇率下行的力量,尤其是美联储官员关于货币政策的表态,足以改变全球资金的风险偏好与流向,未来需警惕人民币双向宽幅波动造成的冲击。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长期来看,人民币渐进式升值压力仍在,毕竟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优势明显。但就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而言,未来2-3年内,人民币贬值风险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