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机构也开始像那些公众公司一样按照严格的标准对外披露财务信息,这是整个行业逐步走向合规的信号。
日前,国内最大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中和农信,首次向媒体正式解读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这也是国内小额信贷界首次向媒体披露财务信息。中和农信品牌总监王静艳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自2009年开始,中和农信就已经聘用排布审计,并坚持将年报公之于众。
中和农信披露的信息显示,在2012年,该机构共在全国14个省63个县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共涉及58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地区。有效客户达到13万户,放款笔数达到13.7万笔,贷款余额达到8.5亿元,贷款总额达到13亿元,大于30天的风险贷款率0.23%。这意味着中和农信的平均单笔贷款额度为9859元,平均单户贷款额度为6552元,真正履行了“小额”原则。
除了业绩发展和财务信息之外,该机构在年度报告中还披露了社会绩效报告。报告显示,从去年开始,该机构倡导国际上小额信贷双重底线管理的原则,坚持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并重,强调每一个员工的社会责任,遵守责任金融的理念,出台了《环境保护原则》,在业内率先明确了贷款禁止行业,绿色金融理念,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推广到客户层面。
“根据国际惯例,对于一个小额信贷机构的评估,均遵循双重底线原则,财务可持续和社会绩效可持续,我们从公司成立之初,既遵循这一原则,将社会绩效当成一个重要评估标准来衡量我们机构的健康发展。”中和农信品牌总监告诉记者说,财务可持续和社会绩效可持续应是每个小额信贷机构追求的发展目标,但是现在国内的小额信贷机构更多的将目光锁定在财务可持续上,对于社会绩效的理念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这样不利于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目前,中和农信的客户主要是农村中低收入的家庭妇女。数据显示,目前有效客户中93%为妇女,客户平均年龄为42岁,是传统金融机构的非优质客户。通过小额贷款的支持,这些妇女已经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发展生产,改善生活。2012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75467户第一次成为中和农信的贷款客户。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在2012年中和农信陆续与河北、甘肃、内蒙古三省扶贫办签订合作协议,在2013年,其分支机构将增至90家,覆盖14个省。据中和农信预测,届时受益人口预计达到近200万。
根据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555家。这些公司从事着金融业务,但却被划归为工商企业,监管体系并不完善,因此行业监管一直被认为是这个团体生存的必要条件。
据了解,目前国内虽然关于小额信贷机构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已经陆续出台,但是小额信贷机构本身的信息披露并未形成规范,目前仍存在信息不透明或者披露标准过低等现象,这种现象与国际上的惯例并不相符,也成为制约我国小额信贷进一步发展的要素之一。
由于小额信贷在国内仍处于试点初期阶段,风险防范能力较弱,其存在的信息披露不规范问题对小额信贷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其他地区的复制推广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此次中和农信正式向媒体披露财务信息可谓为行业开了个好头。“通过这种方式,方便合作方和社会各界监督我们的运行,这种监督也是成为我们发展的动力。”王静艳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