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互联网企业遇"收费即死"生存困境 免费不可持续

2013年04月25日 07:11   来源:人民日报   

插画:人民图片

  一方面是网民尚未养成的付费习惯,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盈利的压力,互联网收费还是不收费,成为近期热议话题

  开放和分享,被很多人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在其基础之上的互联网经济也被认为是“免费”的繁荣。但最近一段时间,免费的互联网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4月23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张峰表示,鼓励和支持包括微信在内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业务是否收费由市场决定,政府不会干预。

  近来,从微信收费带来的运营商之争,到下载音乐收费引发的口水战;从付费阅读引起的消费者抗议,到刚刚施行的《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引发的关于电商征税的讨论,互联网收费的话题既是网络空间讨论的热点,也成为现实生活中普遍关注的话题。

  “收费即死”——

  互联网企业生存困境

  “微信绝对不会向用户收费!”

  4月11日下午,微信团队向用户发布了一则官方声明,从去年末开始发酵的“微信收费”传言似乎尘埃落定。对此,工信部也表示,微信是否收费由经营者决定,对微信不收费“表示支持和欢迎”。

  微信能扛住运营商的压力,坚持不收费,背后是庞大的用户支持。从2011年1月推出以来,微信在短短时间内就拥有了多达3亿的用户群,他们的声音和需求在这场争论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我不认为网络会直接向用户收费,尤其是现在网民的忠诚度并不高。以微信为例,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类似微信的替代品,比如米聊,如果微信要收费的话,肯定会有用户流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曲直说。

  “互联网应该是免费的观点在网民中占主流。”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郭玉锦说,“是否收费,实际上是对网络信息方式的认识问题。互联网的价值在于互联、共享和互动。除了涉及著作权的网络作品外,网站免费供人们登录发表言论、浏览信息和提供诸种服务,如果有一天要收费,这个网站可能会运营艰难了。”

  事实上,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完全免费的空间。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无论是电子订阅还是下载服务,无论是应用安装还是在线支付,都有各自的付费规则和付费项目,并没有出现“收费即死”的现象。比如在香港,微信并不是免费的。当地运营商已与腾讯公司达成合作,微信用户每月支付8港币,即可不限流量享受微信的各类服务。

  在我国内地,网民几乎完全免费使用着互联网的一切资源,不仅有电子邮箱、网络硬盘、即时通讯等免费服务,甚至相当大的一部分音乐、影视、文学作品也是免费下载,这在很多地方都是难以想象的。在免费的背后,是服务良莠不齐、资讯真假莫辨,作品任意使用、互相抄袭,版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提供者无法直接从用户那里获得收益,或是丧失了创作热情,或是转而以广告商的趣味为指向,都会降低互联网产业的质量。

  “世界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杰说,“赢利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免费只是一种业务模式,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表面都是免费的,但实质上在免费的后面,一定有它的业务支撑,比如以广告所得来支撑对用户的免费。互联网公司刚开始为了吸引用户,免费让用户使用,但一旦占领市场后,企业就会谋取利润。”

  “免费午餐”——

  不可持续的网络狂欢

  互联网免费的底气来自于IT产业的快速更新换代。

  基于著名的摩尔定律,每一元钱所能买到的电脑设备,其性能每隔18个月将提高两倍以上。摩尔定律还有两个衍生规律,每隔一年,同等价格的存储的容量能扩大一倍;每隔九个月,带宽(光纤传输速度)能提高一倍。IT互联网和电信产业本质上都是基于这三大基础(处理器、存储和带宽),这三大成本降低,使得整个行业的价格一直下降。

  “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作为信息产品,其较高的固定成本用于生产,而每增加一个产品所需的边际成本则非常低,甚至接近于零。因此,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将提供免费服务,应是大势所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周荣庭说。

  但IT成本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一个免费的互联网。“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发展的原始成本和维护经费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网络企业的日常运营维护和技术开发创新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开发成本、维护成本、员工工资都意味着巨大的成本。目前网络企业回本盈利主要通过积累足够多的用户,带动广告收入,所以免费的业务都是要有依托的。”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说。

  “拿什么来支撑免费,是关键问题。”刘杰说,“比如说广告,上海地区新媒体上投放的广告,已经超过了平面媒体,但是广告的总量仍然无法和国际水平相比。广告市场不够发达,难以支撑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全免费’,现在很多企业既无盈利模式,又在提供免费服务,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道路。”

  从商业逻辑来看,低价的商品一般无法便利,便利的商品一般无法低价,因为它需要快速物流和仓储成本的支撑。能够兼容低价和便利是非常难的。而中国很多的互联网企业和产品,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却在不断发展壮大,这背后是资本市场的运作,很多人的目标是争取公司上市,随后套现转移到其他行业。

  “公司还是要回归商业的本质,不盈利的商业模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刘杰说,“中国的网民应该树立一个理念: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没有财力支撑,良好的服务是不可持续的。”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过了免费大餐的初级阶段, 10年前可以免费,今天已经不可能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探索在广告收入之外其他的付费服务模式,寻找互联网企业新的盈利模式。

  “免费+增值服务”——

  互联网盈利模式探索

  “我们正努力开发下一版本的新功能,希望可以让微信更好用,也更好玩。”微信产品团队在“安民告示”中说,但这些更好玩功能是否要付费依然是个问题。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刚刚结束的博鳌论坛上表示:“微信的基础服务不收费,但我们会在增值服务上寻求共赢的商业模式。外界传说的5分一条信息,一角一条语音都不足为信。”

  互联网传统的收费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内置广告、直接收费和应用内购买。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各种差异化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软件和服务开始探索新的收费模式。

  “基础服务免费,方便绝大多数用户,同时推出增值服务,满足少量用户的特殊需求,已经成为包括迅雷、新浪、网易等推出互联网服务类产品的经营之道。区分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按需支付费用,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产品在免费基础服务的前提下推出了有偿服务。只有方便用户、有利于社会的科技产品,才会有市场,最终也会摸索出一套盈利模式来。”周荣庭说。

  “免费+增值服务”模式这些年来一直悄悄进行着。Skype可以提供基本的互联网通话服务,而互联网之外的网络通话则是需要付费的;QQ向普通用户提供基础聊天服务,向付费用户提供云端保存聊天记录等增值服务;迅雷在提供基础的下载服务之外,也为VIP用户提供离线下载、种子点播等增值服务。

  “未来互联网的应用会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定向的互联网服务,用户可以享受个性化的、定制化的、专业化的在线服务,这些服务有着收费的趋向。另一个方向是自媒体的应用,用户利用各种各样的平台发布自己的数字内容或者服务,这些服务基本会朝着继续免费的方向发展。不过,这两个方向都会构建出极为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在其中的价值链、价值网的节点上,都存在着增值的可能性,这中间的收益将让所有参与服务的成员得以分享。”周荣庭分析。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