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人口密集垃圾处理成难题 芦山打响震后防疫战

2013年04月25日 07:24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4月24日),虽然“4·20”芦山7.0级地震已经过去5天,余震次数在不断减少,但灾区群众又要面临新的考验——大灾之后防大疫。23日凌晨开始的细雨经过下午的短暂停歇后,在夜间变为瓢泼大雨,给震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人口密集垃圾处理成难题 芦山打响震后防疫战

    随着时间推移,运往芦山县城外何家湾垃圾场的垃圾也不断增多,加之震区出现了大量流浪家畜和死伤牲畜,目前震区已进入预防疫情最关键的时期。

人口密集垃圾处理成难题 芦山打响震后防疫战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震区获悉,一场针对芦山县内生活垃圾和病死牲畜可能带来的疫情预防工作,由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重庆疾控中心)、芦山县农业局等相关单位及志愿者,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大雨降临考验震后防疫工作

    一般来说,地震发生后,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水源可能受到垃圾、尸体以及化学药品等污染;媒介生物习性发生改变,人与其接触的机会增加,加上营养不足,人体抵抗力下降,灾区群众容易罹患疾病。

    4月23日,芦山县下起了大雨,同时伴随雷电。这是救援队伍和灾区群众不愿看到的——大雨给救援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同时也给震后疫情防治工作带来考验。

    昨日,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重庆疾控中心的医护人员,在芦山县人民医院、体育场附近的灾区群众安置点进行防疫工作巡查,由于23日的大雨,他们对安置点的巡查更加谨慎和敏感。

    “昨天(指23日)下了雨,昼夜温差很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容易发生。”重庆应急中心应急办主任孙军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人民医院、体育场附近群众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压力不小,大概有六七千人在这片安置点。”

    事实上,大雨过后,由于天气变化等原因,安置点中部分群众的腹泻病例也较前几天多了些。

    记者了解到,震后第二天(4月21日),四川省水文局(四川水环境检测中心)也及时赶赴灾区,对芦山县的饮用水源进行密切跟踪。大雨也使得他们对芦山县饮用水源的卫生情况更加密切关注。

    “我们每天都会对芦山的饮用水源情况进行检测,目前来看,包括芦山河和西川河等水源地未受到污染。”四川省水文局的工程师张松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过在对水源检测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用水管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我们也和县水务局进行了沟通,水务局方面也在积极进行抢修维护。”

    问题棘手缺水、厕所数量不够

    常规巡查仅是孙军和他的团队日常工作中的一项。进入灾后防疫阶段,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疾病的控制、宣传教育。

    孙军介绍,目前在灾区的安置点中,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

    此外,群众安置点的环境卫生相对较差:一方面是灾民垃圾处理问题,记者在芦山县街头发现,虽然市政部门在救援的同时也开始加大对垃圾的处理,但是还能看见零星小堆的室外垃圾;另一方面是灾区群众上厕所难题。

    在灾区上厕所成了难事。因为缺水,不少公共厕所目前已经不能继续使用,露天解决成为了很多人的无奈选择。孙军坦言,如果处理不好,也将会引起肠道传染病爆发、流行。

    目前,重庆疾控中心主要针对上述呼吸道、肠道疾病做预防控制的具体措施:一是对环境卫生进行消毒和杀虫;二是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卫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三是在安置点开展疾病、症状监测。

    重庆疾控中心只是震后疫情防治的一角。记者获悉,截至4月24日9时,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加快进行,各级各类卫生防疫队伍39支、704人、车辆73辆在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卫生防疫覆盖了全市各受灾乡镇,累计消杀面积48.64万平方米,当日新增消杀面积18.8万平方米,应急狂犬疫苗接种59人,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1人。

    与此同时,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也在震后指导灾区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虽然展开了各种防疫活动,但是在孙军看来,安置点居民的饮用水、生活用品及临时厕所,仍然是目前疾病防疫上比较棘手的问题,呼吁政府或是社会力量能够在这些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