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邹昱事件引发债基大跌 基金业口碑再度受创

2013年04月19日 09:49   来源:文摘周报   

    短短一个星期之内,许许多多的中国投资者开始去了解什么叫做债基。一场债券市场的监管风暴在涉及了万家基金明星经理邹昱之后开始升级。几天之内,人们明白了债基是干什么的;几天之内,公募基金的诚信度再一次受到质疑。

    邹昱出事引发债市大跌

    周四,债基在跌,尤其是杠杆债基更是放量大跌。博时裕祥B下跌了2.69%,天弘添利B下跌了1.96%,富国汇利B下跌了1.57%。这样的跌幅,在债基市场上已经能够称得上暴跌。而这一切,是从万家基金明星经理邹昱开始发端。

    4月15日,有消息传出,担任万家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万家添利分级债券基金基金经理和万家14天理财基金经理的邹昱因债券操作违规,涉嫌利益输送,已被监管机构带走协助调查,本人也被控制。4月16日上午,万家基金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更换基金经理等事项的说明。邹昱离职被证实,基金经理朱虹、孙驰将接管邹昱所管理的三只基金。万家基金4月17日再度发布公告,称邹昱因个人行为正在被公安部门调查。基金经理邹昱2008年4月加入万家基金,是债券基金领域的一位明星。他所操盘的万家添利在2012年的净值增长达到15.38%,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

    此后几天,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杨辉、齐鲁银行资金营运部徐大祝相继被传已经被警方带走调查。随后,债券黑幕被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

    债券黑幕被曝光

    由于尚没有确切的消息表明,邹昱等人是因为何种交易被调查,一时间传言四起,其中流传最多的是“涉嫌代持养券”和“利益输送”。

    所谓“代持”、“养券”,是指投资机构以现券方式卖出债券后,跟交易对手私下签订协议,在将来某一时点以接近当初成本价重新买回该笔债券。以买回债券的期限进行划分,期限较短的称为“代持”,不断滚动续作、期限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称为“养券”。

    “投资债券会有额度限制,每个机构和监管层包括证监会银监会都会有一个风险指标,会对券的品种和总量作出比较细的规定。比如杠杆最多是三倍,也就是说一个亿的资金,最多持仓三个亿的券。有的机构可能监管严一点,最多买2个亿。对基金来说限制更多,有些基金为了做利润可能会从别人那边代持,但这对于基金来说是违规的。把债券代持到别人那边就能绕开监管不受一些限制。”一位交易员解释称。

    据了解,目前我国银行间市场结算成员有甲、乙、丙三类,甲类为商业银行,乙类一般为信用社、基金、保险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而丙类户大部分为非金融机构法人,丙类账户的活跃存在往往给债市灰色交易提供了可能。比如说,可能会有一些人在一些机构养券后将收益划到自己的账户中,通过一些债券私募的方式。而这种私募就是所谓的‘丙类户’。这种公司注册门槛较低,资本金较小,有的只有一两千万甚至几百万。业内人士称,不排除有债券基金经理或券商资管人士自己在外面注册成立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参与银行间债券交易。由于交易债券的资金都是大额的,动辄上亿,而且都是机构在交易。一旦有灰色交易,利润比股票大多了,因为数额巨大。

    黑幕揭开一片恐慌

    一直以来,很多购买债券基金的投资者并不清楚债券基金到底从事哪些业务,甚至一些银行的理财经理,也只以为债券基金就是买债券后持有等付息。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债券基金就意味着安全稳定,不会赔钱。如今,人们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对债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恐慌心理。“就是因为邹昱的事,让我的业务黄了,客户本来都准备买债基了,现在放弃了。”某券商客户经理这样说。

    事实上,恐慌情绪出现在方方面面。由于近日债券市场多人被调查,市场参与者普遍相信,监管层已开始针对代持情况展开行动。受此影响,债券市场4月18日卖盘明显增加,部分代持业务较多的券商和基金因恐慌情绪急忙抛出手中的债券。

    根据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公布的数据,周四中票市场抛盘加重,买盘稀少,收益率持续上行。大部分短融券种收益率都有明显反弹,基金及券商普遍开始抛售,银行多为买盘。“今天市场的利率债、信用债的收益率都有所反弹,10年、7年期国债大约都上行了2个基点,有的信用债甚至上行了10个基点。大家现在都很紧张,听说监管层要对代持的现象进行一系列的排查,一些代持的券商和基金产生了过度的恐慌情绪,一些债券抛盘严重。”某证券公司固定收益部交易员说。

    “邹昱个人违规行为对市场的冲击有限。但我们现在关心的是监管层的态度,是否会对所有的‘代持’行为都进行整肃。因为债券代持是行业内的普遍做法。”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上海证监局已经开始着手调查代持情况,要求各券商统计其代持量。

    基金业口碑再度受创

    由于连年亏损加上负面新闻不断,基金业近几年的口碑并不好,但之前人们所声讨的还只是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并未被人们关注。但如今,债券基金走到了风口浪尖,人们对公募基金的信任度再度下降。

    “金融市场的建立不是要虚名,而是要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打好,有配套的控制程序和监管机制,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如果在不成熟的市场机制下盲目推出所谓“创新产品”都是被利益集团控制或左右,所以当务之急是停止创新产品的推出,把已经有的市场实施法制配套,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打击某些非法。”有投资者这样评价。

    “大家最好发起一个基金赎回行动。”也有人很愤怒。

    私募界人士姜广策评论称:“债券市场的黑幕被揭开了,债券的灰色空间其实不亚于股票市场,只是更隐蔽更专业不被人关注。”

    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债券基金在这次风暴中并不是主角,但是基民受到的震撼却并不小。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之前投资者们并不知道他们买的债基是干吗的。别说基民不知道,甚至很多理财经理都不清楚。原有的印象一旦被打破,心理受到的冲击反而更大,由此产生的对基金的不信任也更浓了。

    如果,基金的服务能够更加透明化,让投资者真的明白他们买的是什么东西,那么,相信投资者对待负面信息的反应力度也会相对弱一些。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