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达芙妮今年首季销售下滑 “去加盟化”影响显现

2013年04月17日 07:14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日前,达芙妮国际(00210,HK)发布2013年第一季度最新运营资料,集团核心品牌业务于今年首季同店销售同比出现了2.5%的轻微跌幅。而其销售表现同样受到中国消费市道复苏缓慢,以及春季较往年寒冷的天气所拖累。

    有业内人士指出,达芙妮在今年一季度业绩之所以出现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的高增长导致基数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其去年下半年的“去加盟化”已经开始波及2013年的经营。

    一季度销售微跌

    在去年全年业绩同比增长22.8%之后,达芙妮并没有能够乘胜追击。

    公司日前公告,集团核心品牌业务于今年首季同店销售同比出现2.5%的轻微跌幅。虽然于春季初期销售趋势曾逐渐好转,然而三月下旬的天气欠佳,影响了春季产品的销售势头,而期内平均售价仅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达芙妮方面表示,集团对消费需求将于今年逐步回升依然有信心,尤其是当政府刺激内需的措施于今年稍后时将发挥效用。

    数据显示,达芙妮今年首季销售点净增100个,其中包括新增127店、关闭27店,截至3月底核心品牌销售点共6469个。

    而在其不久前公布的2012年业绩中显示,公司在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05亿港元,同比增22.8%;净利9.5亿港元,同比增2.4%;存货方面,货值达到23.7亿港元,同比增长15%。

    达芙妮在一季度销售下滑,显然影响了众机构对其今年的预期。

    美银美林表示,达芙妮首季同店销售同比跌2.5%,低于预期,预计第二季的同店销售增长仍难见显著回升。美银美林预计达芙妮下半年业绩会有所好转,预计需求将恢复,在维持“减少降价”的政策下,毛利将逐步改善。在毛利稳定、节约成本及二、三线城市较多的销售业务,料达芙妮全年表现将可跑赢同业。目标价由11.1港元削减至10.8港元,评级“买入”。

    国泰君安则发布报告称,下调了公司2013~2015年全面摊薄每股盈利预测。公司2012年在同店增长9%的背景下,每股摊薄盈利仅仅增长了1.4%。预期公司今年将面临经营杠杆收缩的压力,因此下调公司评级至“减持”,并下调目标价至7.87港元,对应13.5倍和15.0倍2013年基本每股市盈率和全面摊薄每股市盈率。

    “去加盟化”发酵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达芙妮今年首季出现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去年开始的“去加盟化”政策的后遗症开始在今年显现。

    早在2011年11月,有46家达芙妮加盟商聚集达芙妮长沙经销部,抗议达芙妮出台《关于合约到期不再与加盟商续约函》。而相关加盟商称,达芙妮加盟商与集团每三年签一次合同,合同在2011年底到期的加盟商将再续约三年,而2012年后到期的不再续约。在达芙妮长沙经销部的周旋下,相关加盟商得到了总部的安抚,此事得以平息。

    达芙妮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在2012年内净增直营店880间,达到5472间,直营店比例由2011年末的81%达到了期内的85%,加盟店数量由2011年的1055间减至2012年的942间,减少113家,约10%左右。公司解释这一数量上的增减对比,显示了公司以直营店铺为拓展销售网络策略的重心。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加盟店的比例逐步减少,直营店的比例上升,将很多公司隐形的问题变得显性化,公司一旦不能妥善处理,就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达芙妮的品牌多元化导致了资源分散,使得主力品牌增长动力不足”。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