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工业化要从"平推"转向"立体"

2013年04月17日 07:37   来源:人民日报   崔书文 顾阳

    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离不开中国产业不断升级。就产业升级的话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

    科学认识产业结构调整

    “我们往往基于对某些概念的定义或统计指标来描述产业结构的比例。不过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套特别好的指标来精确描述产业结构。”金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升级时,首先要基于比较科学的认识,特别是要承认我们对这个问题本身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金碚认为,现实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连续的,其间并无截然分明的界限。因此,切不可将追求某种统计数字,作为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绝对政策目标。

    “产业结构是一个复杂而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复合有机体,而不是拼图式的平面板块。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从具体国情出发,科学实施调整战略。”金碚强调说,“推进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表现在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的总体特征的变化上,而且更加深刻地体现在其对于战略路径的选择上。”

    产业升级要摆正“心态”

    金碚说,中国经济发展既有继续追赶发达国家的要求,也有更加依靠自主创新的需要,必须实现从工业化初期的产业体系向中后期的产业体系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升级需要摆正心态,不可操之过急。

    金碚表示,过去30多年,我国工业化扩张速度很快,实际上是一种“平推式”的工业化,即在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和政府助推的领域,在扁平的技术层面上大规模投资,通过大力度招商引资,快速扩充生产能力,快速占领国内外市场。

    “应该说,这种模式推动了我国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即技术层次低、产品差异性小、创新活力弱。而且企业行为倾向于‘争取优惠政策’和占据资源优势,而对于扎扎实实的技术创新缺乏耐心。”金碚指出,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如同生命体,是一个有机演进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走“立体式”升级之路

    “我认为,中国产业升级的根本在于机制问题。”金碚表示,过去的机制促进了经济更快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缺点,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以及创新能力不足。

    金碚认为,工业转型升级到了中后期就变得非常艰难,须从过去“平推式”工业化转向“立体式”工业化,也就是指各个领域向着绿色化、精致化、高端化的产业制高点攀登,形成各产业向上发展的差异化竞争态势,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深化。

    金碚指出,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都应在平等竞争中实现技术创新。政府经济政策的逐渐从倾向于给优惠待遇,转向营造公平竞争的秩序和政策环境,这是改变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应对贸易壁垒,特别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需要。

    “在产业升级上眼界一定要放长远,只有将可持续性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作为重点战略目标,才能准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金碚强调说。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