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经历过2008年次贷的洗礼、2010年以来的欧债冲击之后,终于露出复苏的曙光。2012年底以来,反映世界经济走势的一些主要指标趋向好转,总体释放出比较积极的信号。
一是美国经济增长相对优势明显。美联储持续量化宽松、资产负债表改善,房地产市场复苏力度有所加大,制造业投资带动美国经济缓慢扩张。二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稍有缓和。重债国家的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主权违约风险大幅下降,一些先行指标透露积极迹象,显示欧元区下滑态势或会稍有缓解。三是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返扩张区间。2013年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0.8%,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上,但环比有所回落,意味着世界经济维持弱势复苏趋势。四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正在从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回到接近潜在产出水平,产出缺口逐步收窄。
然而,就此判断全球危机已经过去恐怕还为时尚早。世界经济既有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经济增长依然存在较大波动性,能够确保经济持续复苏的力量还比较脆弱。发达经济体方面,尽管欧债危机相比前几年稍有缓解,欧洲央行也不断依靠扩张自身资产负债表为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但并不能真正改变各国财政状况,各国偿付能力未有实质性改善。近期以来,塞浦路斯拉响债务警报、意大利大选僵局、西班牙债务前景继续恶化都意味着欧债危机远没有结束。
美国财政“去杠杆化”不可避免对增长形成拖累。美国经济未来的焦点在于债务率的削减。201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为8450亿美元,为奥巴马总统任内首次年度财政赤字降至1万亿美元之下。政府减少开支即意味着经济总需求下降,与政府开支联系紧密的军工订单、基建设施等项目将受到影响。据美国国会预算局测算,美国“全面自动减持计划”计划本财年850亿美元的开支削减将造成约7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拖累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
日本政府“新政”难以解决长期结构性顽疾。全球范围内日本政府是刺激经济最为激进的政府。安倍上台后主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同步趋向大幅宽松的“三松政策”。然而,由于长期的需求缺口、人口老龄化以及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13年日本经济继续陷入停滞的可能性依然较大。而新兴经济体方面,尽管比发达国家有增长优势,但伴随着自身经济潜在增长率下滑,长期以来的经济结构短板也日益凸显,内生增长较为乏力,结构转型将面临非常大的困境。
全球经济已经进入结构性深度调整,中国亟待建立中长期风险防范机制。当前,美联储正在临近货币政策转向的拐点,一旦美国开始实施退出战略,势必推动美元中长期走强,将对全球流动性、资本流向以及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给中国经济金融运行、本币稳定以及资产价格带来系统性风险,相关部门需加强风险防范的前瞻性研究,并在重点领域做好布控。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