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迈入规范化、精细化时代。
在内蒙古包头市举行的第二届农业保险学术与技术研讨会上,来自学界、政府以及保险公司的百余名与会人员对中国农业保险达成上述共识。“规范化运作与精细化管理是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农业与农村保险研究中心主任丁少群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农业保险是保险
如果经济下行,财政补贴若不能及时到位,农业保险持续发展将是一个问题
“真保真赔才能做好保险!”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庹国柱在听到一位研究学者介绍自己所在地的农业保险推广中存在大量“协议赔付”现象时表示。这位学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地保险公司并没有按照损失来理赔,当地政府和农民已经默认“协议赔付”,“你没受灾,我给你赔付点,受灾了也得不到全额赔付,导致了理赔平均化,不能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效益。”
据保监会统计显示,2007年农业保险获得中央财政补贴后,我国农业保险六年累计向1.13亿户次农户支付赔款551亿元。其中,2012年共向2818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148亿元,户均赔款526元。2012年全国农业保险总保费收入更是高达240.7亿元,比2011年增长38%。从2006年算起,农业保险保费年均增长74%。
然而,这些华丽的数据无法掩盖农业保险的危机。多位与会学者表示,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各级财政有钱来补贴农业保险。如果经济下行或者增速放缓,财政补贴若不能及时到位,农业保险持续发展将是一个问题。对于一些地区套取财政补贴,不能踏实做保险或者做的不是保险的现象,浙江大学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副教授张跃华深深担忧“农业保险会因此崩盘”。前述学者与张跃华分别以自己多在地区为样本做了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绩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几乎没有影响农户生产选择以及农民增产增收。“要把农业保险做成保险。”张跃华称。
微观管理做保险
微观经营管理制度不仅仅面向农户,农业保险公司自身要做好精算和管理
农业保险的标的主要是种植和养殖业保险标的,都是活的生物,保险利益的预期利益以及标的的风险特征在整个保险期间是不断变动的。而且,我国的农户经营规模小,投保户高度分散。“这些特征都给农业保险的微观经营带来很多困难。”庹国柱表示。比如,精算价格比较困难,展业、定损和理赔都面临实际的困难,所以如果没有特殊的营销体系,农业保险的成本会很高,经营的稳定性也差。
据了解,作为占据农业保险市场“半壁江山”的人保财险一直在拓展基层服务体系。“只有切实在基层设立服务网点,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涉农一线,才能保证农业保险承保质量和理赔效率。”人保财险三农事业部总经理王俊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截至2012年底,人保财险已在全国农村地区各乡镇建立营销服务部5792个,保险服务站2.05万个,服务网点覆盖全国近82%的乡镇。并不仅仅是人保财险,其他经营农业保险的24家保险公司也纷纷在承保的区域设立到县城的四级机构、到乡镇的五级机构。
微观经营管理制度不仅仅面向农户,农业保险公司自身如何精算、管理也是一个问题。对于农业保险来说,当年收成状况对公司的整体风险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当年收成状况好坏,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总裁助理、精算责任人周县华说:“只是一个感性认识,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周县华和他的团队把历史粮食产量数据划分为平年、丰年和歉年,然后再拟合当年气象数据,进过一系列模型推演,获得了一个平丰年景指数来评估公司的大体风险状况,实现了量化的风险考核。
“保险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把农业保险做的更科学、更有效率。”庹国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