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干旱或"渴死"云南保山万亩咖啡 无序竞争背后现扩张隐忧

2013年04月01日 07:01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持续的干旱使得中国较大的咖啡产地之一——云南保山的咖啡产业受到冲击。据保山市隆阳区热作站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仅在隆阳区范围内,咖啡的受灾面积已经达到66395亩,已有16321亩咖啡面临绝收。

    而除了干旱带来的影响之外,咖啡价格的低迷也让不少咖农忧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砍掉咖啡树而改种蔬菜等作物的情况。多位当地业内人士提及,如果咖啡价格持续低迷的话,很可能会在未来两三年内出现大规模砍伐咖啡树的情况。

干旱或“渴死”云南保山万亩咖啡

    同时,保山虽然是较早种植咖啡的区域之一,但当地的咖啡产业也面临着发展上的滞后,甚至被云南省内的普洱、德宏等后起之秀超越的情况。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成为制约保山咖啡产业的发展因素之一。而在这背后,也出现了当地企业相互杀价,甚至以次充好等无序竞争的现象。

    咖农经济损失惨重

    3月下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保山。在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的一片咖啡园,记者看到,即便是早晨刚刚下了小雨,土地还是非常干燥,咖啡园中不少树已经枯死。几位咖农正在挖渠对咖啡树进行浇灌。

    “干旱对当地的咖啡种植有影响,在潞江镇的库老村(音)就出现了大片咖啡树死亡的情况,干旱情况比较突出。”保山市农业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3年3月12日~19日,隆阳区热作站在对包括芒宽乡、潞江镇、杨柳乡、蒲漂镇、瓦马乡、瓦房乡六个乡镇在内,共57个村,385个村民小组,六个咖啡生产企业、五个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潞江、新城、知青、大红坡四个农场、省热经所,进行调查后发现,隆阳区因为持续了150天干旱少雨的天气,咖啡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咖啡受灾面积持续蔓延,受灾面积达到66395亩、成灾面积40284亩,已有16321亩咖啡面临绝收,咖农经济损失惨重。

    负责此次调研的隆阳区热作站副站长张华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干旱导致隆阳区1万多亩咖啡绝收,影响比较大。根据相关统计方法,产量损失在70%及以上的,就算是绝收,并不见得是全部确定死亡。而产量损失在30%~60%之间则定义为是成灾,30%以内是受灾。

    隆阳区农业局一位陈姓副局长表示,保山已经经历了连续几年干旱,一般来说,干旱对在坡地种植的咖啡树影响比较大。一方面不方便灌溉,另一方面土层也薄一些。而且干旱对咖啡的收益将影响两年,第一年可能没有收益,等生产恢复也还要一年的时间。

    保山的咖啡种植绝大部分是在隆阳区,而隆阳区的大部分又在潞江镇。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并未获得除隆阳区以外的咖啡受灾面积的统计数据。

    潞江镇新寨村号称“中国咖啡第一村”,咖啡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万亩。新寨村一位段姓村民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18亩咖啡,但是受干旱的影响,今年咖啡果结得少,收成一般。

    保山当地规模较大的咖啡企业之一新寨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显文告诉记者,据估计,今年干旱给整个保山市带来的咖啡减产大概在6000~7000吨。而保山目前的咖啡总产量大概在2.5万吨左右。

    种咖啡不如种菜赚钱?

    保山市农业局上述相关负责人称,保山的咖啡种植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干旱突出,基础设施差;另外,由于基础设施差在技术推广上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推广既高产品质又好的咖啡品种也是目前的一个瓶颈。

    对于干旱问题的解决,他表示,“政府各个部门围绕咖啡产业也做了一些事情,改善基础设施。新寨喷灌设备已经搞好了,政府光新寨一个村就投入2000万元。另外政府正在潞江坝修建水库,未来可以把潞江水引到咖啡园,这对保山的咖啡产业促成根本性的改变”。

    记者在新寨村采访时也看到,一些工人正在安装灌溉用的管道,道路两旁的咖啡园里也有不少灌溉设施已经建好。

    但是咖啡价格的低迷却让很多咖农更为忧心。

    据了解,今年保山当地咖啡的收购价格大多在每公斤15、16元左右。而2010年时可以达到每公斤30元,也就是说,现在的价格仅为原来的一半左右。

    低迷的价格也让很多咖农的利益受到影响。上述新寨村段姓村民的18亩咖啡田中,有10亩是以20年5万元的价格承包过来的。他告诉记者,现在咖啡的价格比较低,但是人工成本却在增长,目前的工价已经达到50元每天,这也使得咖啡种植“相当不赚钱”。

    记者了解到,即便是在潞江镇这样的咖啡种植面积占优势的地区,也有很多人发现,现在种植咖啡可能不如种蔬菜赚钱,甚至连外出打工都不如。

    保山市农业局上述负责人表示,现在交通方便了之后,很多人发现种蔬菜可以挣钱,因为价格好的时候,一亩蔬菜的产值可以达到2万元。

    事实上,2002年,在咖啡豆价格大幅走低的情况下,众多咖农无法接受低价而纷纷砍掉咖啡树转种甘蔗、茶等作物,当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急剧缩小。

    一位在潞江坝种植咖啡20多年的咖农告诉记者,自己身边也有砍了(咖啡树)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情况。

    隆阳区农业局党委书记杨正清表示,隆阳区也出现了咖农砍掉咖啡树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翻毁的面积不到100亩。

    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表示,一般来说,咖啡种植户可以承受2~3年的价格低迷,但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就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砍树的情况。

    隆阳区热作站的调查数据显示,隆阳区现有咖啡种植面积169885亩,2013年计划种植面积2872.5亩,落实面积1223.5亩,占计划种植面积的42.59%,现已种面积535亩,分别占种植面积和落实面积的18.62%及43.73%,低改(台刈)面积5506.4亩、翻毁面积2635亩、育苗726万株。

    张华昌表示,上述翻毁的2635亩面积中,被砍掉的多是一些树龄比较长的咖啡树,有的是用来种新的咖啡苗,也有的是农户用来改种苞谷。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责任编辑:马欣)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