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基金无疑是今年以来一级市场一个相当热门的词汇,不仅券商系如中信、海通积极筹划设立并购基金,一批成长型私募基金也谋求向并购转型,力图设立并购基金。有资深并购人士指出,由于缺乏实业管理经验,“傍龙头”成为国内并购基金起步的主流模式,不过,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往往融资能力更强,并购基金要真正“傍”上恐怕也难。
瘸腿的并购基金
“国内对于如何界定并购基金没有定论。”一位券商投行人士指出,在国际上较为知名的并购基金(如:KKR、凯雷、黑石)多是以控制权为目的的收购,而以现阶段中国商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以控制权为交易标的的并购市场空间没有那么大,这就直接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看到的并购基金主要承担两方面的职责:交易中的股权投资和提供并购融资。
但是,就上述两种职责而言,无论是信托计划还是券商直投都可以实现,因此,管理层虽多次提出要鼓励并购基金,但苦于并购基金的外延范围不好界定,而难以细化成具体手段和政策。
另外,自身普遍缺乏实业管理人才,也造成国内初级阶段的并购基金难以如成熟市场般运作。据了解,国外并购基金主要的盈利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运用资金杠杆寻找并控制业务稳定但管理无效的标的资产,通过企业稳定的盈利回报覆盖杠杆资金成本;第二,做行业周期,通过低点买入高点退出的操作模式,挣周期波段的钱;第三,依靠整合运营,实现收购标的企业的价值再造。
上述三个阶段中无论哪个阶段要想顺利达成目标,都需要并购基金拥有很强的实业经营管理团队。然而,这种CEO资源,恰恰也是现阶段国内产业领域所稀缺的。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国内并购基金缺失实业管理能力的“瘸腿”现状。“短时间内这种现状很难有改观。”前述投行人士这样判断。
傍龙头的生存之道
正是受制于如此“瘸腿”的现状,国内现已逐步起步的并购基金选择了绑定龙头的生存模式。比如天堂硅谷与大康牧业及合众思壮的合作,再如景良投资与大连控股大股东大显集团的合作,都是这一模式的代表。
“这里面解决的并不仅仅是一个退出问题,核心是降低投资风险。”一位私募人士认为,以绑定龙头作为发展模式,可能是国内并购基金起步的一个初级阶段,这一方面可以降低资产管理方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让真正的并购主体撬动资金杠杆,提升决策效率,当然,退出渠道的前置锁定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模式的副产品。
然而,以现存的个案来看,似乎被绑定的行业龙头,其龙头地位也并非稳固,有些甚至称不上是行业中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国内并购基金给企业提供的除资金外的其他附加服务(如投后管理、所在地地缘政治协调)十分有限,资金成本几乎是其唯一的竞争手段。而真正的行业龙头往往是银行贷款的宠儿,自身的融资能力本就很强,这也造成了并购基金难以搭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行业龙头的并购案中。
“老实说,我们并不看好中金等并购基金的前景。”一位投行人士认为,考虑到中金等大型券商的客户构成多是些大型央企,无论从客户的外延并购需求,还是从并购基金所能提供的资金成本来看,双方似乎都难以找到广阔的合作空间。
因此,有券商人士建议,监管层应进一步放开并购融资的交易工具,如允许过桥贷款、发行过桥融资票据、发行用于并购的杠杆收益高收益债券等,以增强并购基金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