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外资超市跑马圈地时代终结 零售就进入了“流年”

2013年03月29日 07: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张云中

  最近,沃尔玛等外资超市“关店撤资”的传闻再度爆出。继沃尔玛“郑州二七店”于2012年12月31日悄然停业之后,市场爆出沃尔玛无锡红星路店要关张、沃尔玛深圳园岭店确定停业的消息。尽管沃尔玛方面明确回应称是为了“优化商业布局”,但外资超市在中国市场扩张速度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外资零售就进入了“流年”。

  2012年上半年,沃尔玛悄然关闭了深圳3家“惠选”店,“惠选”是沃尔玛当初希望在中国区大力推广的新业态,介于便利店和标准超市之间。此外还有传言称,沃尔玛内部已明确在2013年~2015年陆续关闭100家不盈利的门店。目前沃尔玛在华约380家店,这相当于关闭约1/4的在华门店。对此,沃尔玛官方予以否认,并称未来3年,沃尔玛计划在中国新增100多家店。

  家乐福今年再现全球关店潮,中国市场从2010年~2012年连关6家门店,其出售中国市场业务传言也甚嚣尘上。

  乐购在去年8月爆人事地震,在中国连关4家店。有消息称,乐购中国华东区的业务将被出售。

  经营7年之久的卜蜂莲花北京草桥店于今年1月4日关闭。报道称,营业7年的北京草桥店持续亏损,而这并非卜蜂莲花首次关店止损。

  据业内人士分析,到期后续租成本面临成倍上涨是外资超市扩张放缓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外资在选址和税收上“超国民待遇”的终结,也让一度“狼性”十足的外资零售企业锐气大减,不得不放慢脚步。

  超市人公司常务副总、零售业人力资源资深专家曾令同对记者表示,“三高”问题成为困扰零售行业的普遍性难题:人工成本、能源费用、商业租金均快速上涨之势愈演愈烈。2000年以前开业的超市目前陆续进入物业续签的高峰期。商业合同一般为12年~15年,个别的为20年。三四年前,包括外资零售在内,许多零售企业均被市场预期增幅的乐观情绪所影响,快速扩张,盲目开店。选址不慎,造成盈利状况不理想,拖长了“养店”时间,在无力维系的情况下只有放弃。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整个零售行业十分谨慎,开业之前往往经过反复调研论证。

  资深零售专家丁利国也表示,外资零售进入中国高峰期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店铺与业主签约的租赁期目前陆续届满,重新签约已经不堪承受,因为租金至少比15年前上涨了3倍。

  此外,他认为,导致出现“关店潮”的更直接的原因是前些年零售行业粗放式扩张,从而导致资金链紧张。几大外资零售巨头过去数年内频繁换将,履新者为避免影响自身业绩,关闭前任留下的烂摊子成为最佳选择之一。

  零售物流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钟升则认为,在成本居高不下、投入难以为继、收益大幅下降的同时,外资零售在税收、地方政策、商业资源等方面享受的红利也已经消失殆尽。

  他指出,一些外资零售的这种撤出不是短期的战略调整,而是一种趋势。目前,外资企业若决定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其投入成本及市场培育期,与上世纪90年代外资处处“受宠”的境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年,家乐福和沃尔玛可谓是“轻资产”进入中国,各地政府敞开胸怀引入,但现在已经基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另外,中国零售市场也进入“规模为王”的时代,竞争越来越规范。万得城、百佳是在不具备规模的时候关店撤走。这说明只要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尚未形成规模、仍处于试水阶段时,最容易“毅然决然”地斩仓撤出。外资非常清醒:如果不及时撤出,将来必定付出更大成本。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家乐福和沃尔玛来说,关闭几家店铺实属正常,局部战略调整罢了。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