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女士在自家灶台上发现的老壶(分别为壶的两个侧面).
罗女士在自家灶台上发现的老壶(分别为壶的两个侧面).
不少人家里都有一些老物件,比如奶奶的陪嫁品、父亲的集邮册。有人认为它们是承载家庭记忆的传家宝,也有人认为它们不值钱,没什么意义。这些老物件究竟是宝还是草呢?收藏专家指出,家传的的老物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收藏价值不能纯粹以市场价格衡量,此外,它们也可能成为博物馆、收藏机构的征集对象
藏家:
回乡不忘寻“宝”
“我在老家翻出一只家传瓷碗,请各位专家帮鉴定。”“这块刺绣品,是我奶奶小时候的,请问有收藏价值吗?”近来,不少专业收藏网站、论坛上,都有这种求别人帮鉴定老物件的帖子。
南宁的罗女士今年回家乡贺州过春节时,在祖屋灶台上发现一把造型古朴的陶瓷油壶,确切来说应该是茶壶,壶体为圆柱形,盖子上有孔,穿上粗铁线作为提手。罗女士感觉奇怪,现在的油壶一般是用塑料、不锈钢等材质,怎么会用陶瓷茶壶来当油壶呢?
罗女士问起油壶来历,父亲说:“这是你奶奶陪嫁的东西,原本一直都当油壶用。最近几年已经不用了,因为很脏且油腻就扔在角落里。”罗女士一听这话,顿时两眼放光,她的奶奶已经90多岁了,十几岁时出嫁,这把油壶应该有80多“岁”,至少也是民国瓷器。
得到家人同意后,罗女士对油壶进行了“抢救性收藏”。她了解到,奶奶还有不少陪嫁瓷器,一些瓷器上还有爷爷的名字,但几乎都丢失或是损坏了。罗女士咨询了几位瓷器收藏行家,大家的评价都不错,认为这是一件典型的民国时期广西地方民窑瓷,虽是民用瓷,但也算得上是精美之作。而且,这把壶总体保存不错,没有明显的缺损部分,是一件研究广西老窑口的“标本”。
罗女士说,近年来,人们的收藏意识得到了提高,对这些老物件的保护意识加强了,回老家时感觉自己就像个“宝探”似的。
心态:
卖了还想找回来
这些在家里找出来的老物件,主要有生活用瓷、毛主席像章、粮票、老相片、票据等。客观来说,经济价值并不是很高。由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或是承载家族记忆,被不少人当成了珍贵的“传家宝”。
邓先生家里也有件失而复得的传家宝,那是他奶奶生前佩戴的翡翠手镯。老人去世时,家里人怕埋到墓里被盗,就将手镯取下传给了邓先生。上世纪80年代,邓先生退伍转业回乡,以250元的价格将手镯卖给朋友,“当时认为手镯没人戴,不如卖了。”可后来的日子,他脑海里不时浮现出奶奶戴着手镯洗衣服、手镯一晃一晃的情景。
去年,邓先生回老家时遇到那位朋友,问起手镯的下落,朋友说还放在家里。邓先生提出以2000元买回,朋友也很讲义气,分文不取赠还手镯。邓先生说,老物件能睹物思人,非常珍贵,随便卖了往往后悔不已。
前不久,南宁的孙先生在玉林老家找到一块别满毛主席像章的红布。由于保存随意,不少像章出现脱色、扣针生锈断裂的情况。老家的人觉得,这些东西早就过时了,并不值钱,所以很不重视。孙先生则认为,传家宝未必是价值不菲的古董,大多数人的祖辈是普通农民、工人,而非名门望族,因此衡量传家宝的标准也要客观些。“比如这些像章,是我祖辈留下的,就是不折不扣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