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18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国家电网公司迄今为止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项,也是我国电工领域在国家科技奖上收获的最高荣誉。
电力装备制造业是支持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电气化程度是体现国家整体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依托特高压工程实践,攻坚克难,研制成功全套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的同时,在世界电工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建设特高压拉动电力装备业跨越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从能源和电力工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了发展特高压输电的重要决策部署,带来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特高压设备额定参数高,协调控制复杂,运行条件更严酷,对产品可靠性要求更高,还受到运输、安装等条件的严格约束,研制难度极大,是国际高压设备的技术制高点。国外上世纪60~90年代开展了前期研究,但没有形成成熟适用的技术、设备和标准规范,特高压技术研发极具挑战性。
随着中国特高压工程建设的开启,以中国西电集团为代表的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与电网公司通力合作,展开科技攻关,实现了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制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批量生产能力:
产品创新水平国际领先。成功自主研发世界首台特高压交流63kA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双柱并联结构的1000M V A特高压单相自耦变压器、世界最大容量并联电抗器、国内首台世界领先水平的特高压避雷器、变压器套管、棒形支柱瓷绝缘子、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以及国际领先水平的±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换流阀、平波电抗器、干式套管、避雷器等,实现了技术水平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
试验检测能力世界领先。投资进行一系列重大试验技术研究和改造,建立全球领先的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试验中心,具备了交流1100kV、直流±1100kV等级输变电设备试验能力,高电压、强电流等关键试验能力世界第一,为输变电行业高端产品研究开发和设计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研究设计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建成了先进的系统研究与成套设计平台,并在特高压工程中实现系统主回路设计、计算确定主要设备参数、系统模拟设备运行状态等,为关键设备的进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础。采用先进的三维C A D数字化设计系统,大幅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设计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了常规500千伏、750千伏设备的小型化、节能、降耗和降噪,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经济性。
装备工艺水平全面提升。投资数十亿元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建设了特高压制造基地,采用全封闭的高洁净度厂房,建立了G IS及其核心零部件、大容量交直流变压器等关键设备生产线,配备先进的数控加工、工艺工装和检验测试设备,生产规模、制造能力、加工工艺和检测水平大幅提升,特高压等成套技术装备国产化制造水平显著提高。
高水平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在吸收国内超高压设备设计、制造经验和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研发活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工程实践中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创新型人才梯队,为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技术创新助推中国装备业转型升级
如果说特高压是电网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革命,极大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那么电力装备制造行业无疑是这场革命中的最大受益者。
形成国产装备掌握市场主导新格局。长期以来,国内高端设备市场一直由国外企业主导,国内企业始终处于劣势。伴随着特高压工程项目的实施,行业骨干企业掌握了特高压设备制造核心技术,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具备成功运行经验,国产设备的竞争优势显著增强,竞争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据不完全统计,2005~2008年自主研制500千伏交流变压器和开关的国内市场份额仅占41%,而到2009~2010年该比例已迅速上升至63%,自主研制避雷器、互感器、绝缘子等设备的市场份额超过90%,控制保护等其他设备接近100%。
打造关键零部件全国产化供货体系。特高压项目的成功,带动输配电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全国产化供货体系,实现了产业技术转型升级。通过皖电东送、哈密-郑州等特高压交直流系统建设,初步实现不同制造技术的有效融合和提升,以晶闸管、特高压变压器用套管、出线装置和开关用灭弧室、操动机构、盆式绝缘子、出线套管等关键材料、组部件实现国产化为标志,促进了其技术水平和质量稳定性的大幅提升,并在保持原有价格优势的同时,实现从低端、低质向高端、高质的重大转变,打破跨国企业的垄断和竞争限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相对优势。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盈利模式转变。在特高压技术的引领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由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发展到占领行业制高点,冲击高端市场占有率,此外,集中力量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并在电力电子、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等新产业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收入中的占比,实现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以西电集团为例,近三年特高压产值年均增长10%,“十一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0%和29%,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进程。特高压已成为中国输变电设备制造的“金色名片”。通过特高压工程,形成国际竞争中的独特优势,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有力地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为实现电工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2010年,虽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行业各骨干企业的出口仍逆势上扬,年增长速度均超过30%,并多次在印度、巴西、菲律宾、中亚和北美中标重点工程项目,展示了与跨国公司在高端设备市场竞争并胜出的实力,在“装备中国”、“装备世界”的发展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
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制造精品输变电装备
2011年,国家将发展特高压、智能电网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也着重提出增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先进输电技术装备,推动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的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15年将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网架和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2020年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网架和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投产特高压线路7.8万公里、变电容量3.2亿千伏安、换流容量3.3亿千瓦,初步估计设备市场容量将超过2000亿元。
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巨大的市场容量,为我们建立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装备制造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电工装备制造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通过规模化的设备制造,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特高压装备制造优势。通过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电网建设平台,将特高压输电设备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从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到建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形成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超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积极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改变目前产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推动电工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依托国家重大工程,推动设备在技术水平、质量工艺、成本控制等方面全面提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十二五”期间,继续以特高压工程为依托,集中资源和力量,完善自主研发的组织管理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通过产学研用联合以及IPD研发模式,在重大设备攻关、产品质量升级、可靠性水平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制定系列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技术标准,形成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为企业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夯实基础,实现国际市场投资、出口双拉动。
特高压电网建设,是中国重大装备工业自主创新的一次跨越,也是世界电网发展历程中的一次突破。我们将继续坚持走开放式的自主创新道路,以特高压电网建设为契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重大技术为突破口,推进我国由输变电装备“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带动装备制造业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