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14日举行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题的记者会。发改委副主任、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表示,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体制机制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改革难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到2015年,医改的主攻方向将进一步聚焦到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重点。
改革难度和复杂度越来越大
发改委、财政部、人保部、卫生部和医改办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14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
“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孙志刚在记者会开始前的致辞中直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任务十分艰巨,稍有松懈就可能会出现反复;一方面体制机制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改革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
经过3年多的医改,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但医改仍面临诸多难题,国家在实施新医改时提出三句话——“保基本、强基层、建体制”,既抓住了关键,也是进一步深化医改需要破解的问题。
孙志刚表示,医改这几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建立了全民基本医保的制度框架;二是初步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新机制;三是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了新的进展。“概括起来说,我们建立了一个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重新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平台,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明显实惠,同时也积累了经验。”
孙志刚介绍,2012年到2015年的医改工作将主攻方向进一步聚焦到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重点。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加大投入。重点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全科医生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
补偿机制催生造血功能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介绍,在医改启动以来的4年间,在支持建成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国家财政累计投入6800多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近3000亿元;在支持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改革前三年攻坚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拿出120亿元进行补助。
卫生部部长陈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革到了深水区,全民医保框架有了,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并且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入平稳发展阶段。如今,财政已经不可能像医改初期,每年以百分之三十几的增长力度来进行支持,只有靠改革红利和创新红利来支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是医改的难点,也是公众十分关注的焦点。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表示,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将突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着重建立补偿机制。补偿机制的建立,首先要加大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例如基本建设的投入,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离退休人员资金的投入,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性亏损的补贴,使公立医院轻装上阵。
其次,改革支付方式。我国多年推行的是项目收费、项目加成,成为过度医疗的制度性诱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以总额预付、病种管理、DRGS、按人头付费等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通过医保,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约束和激励的机制。
再次,理顺价格体系。我国医生的技术劳务价格需要得到承认,药品和仪器设备的价格能够有所降低,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这条政策能够得到正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