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国石化董事长对A股很纠结 为投资者还是为企业

2013年03月13日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董少鹏

  昨天,沪深股市再现回落行情,上证综指下跌1.04%,深证成指下跌1.22%,创业板指数下跌3.37%。面对房地产新政、货币政策收紧、IPO重启三大压力,股市的确很纠结。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则称,A股市场行情与企业业绩不一致,所以很纠结。

  “两会”会期已过半,国内股市的表现总体不佳。不仅投资者因宏观政策的波动而纠结,政策制定者也因经济数据变化而纠结;不仅股市管理者因行情背离经济基本面而纠结,企业家也因行情与企业业绩不一致而纠结。傅成玉董事长对中国石化在香港股市的表现很满意,因为去年8月份到现在增长了48%。其实,该公司A股的价格同期上涨了近24%,虽不及港股但也还算可以。所以,他的纠结应该不仅仅在于股价,而是在于“看不懂”。环顾左右,我们看到不仅傅成玉,很多大型上市公司的高管都有类似的纠结,大型银行的高管们心里最是不平;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曾为上市银行股价被低估而百般呼吁。

  这种纠结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傅成玉等人的纠结不单是针对企业利益,也涉及投资者利益,关乎整个市场的改革发展。

  针对昨天的下跌,多数评论者认为,央行释放货币从紧信号是主因;还有人认为,两会前预期颇高的城镇化政策没有兑现,导致机构对于房地产的观点产生分歧。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传闻,比如银监会将严查理财产品资金池等。对于经济增长和通胀数据的担忧再度抬头。

  笔者认为,这些分析各有道理,但又都把不利因素夸大了。货币政策需要在稳定增长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保持平衡;城镇化势在必行,可释放强大红利,但城镇化也要保证质量;改革能够支持经济保持8%左右的增长;房地产调控意在形成长期机制,是有保有压而非一味的压制。所有这些措施虽然还需要调试,但总体上是尊重实际的,初衷和立足点是促使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和优化结构,过于担忧政策伤害市场是不必要的。

  长期以来,股市舆论当中有一颗毒瘤,就是“处处悲情”,把什么不利因素都拉过来叠加。可以说,股市长时间背离经济基本面,有个别政策不当的因素,也有舆论失于管理的因素。毫无疑问,房地产政策和货币政策会直接影响股市的行情,这两大政策也应当进一步提高执行艺术;但另一方面,即使照现在的政策操作方式,股市也没有必要如此“悲情主义”。为此,加强股市舆论管理已迫在眉睫。

  中国股市的纠结如此之多,归根结底是资本的定价机制问题。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无论上市企业还是投资者,无论监管者还是中介机构,离开一个公平真实的定价体系,都难以持续发展。所以,从监管者到各个市场主体,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多下功夫,谋求解决之道。

  包括傅成玉在内的企业家们,光对A股定价机制感到纠结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多地与投资者沟通,为投资者买进和持有中国石化等蓝筹股鼓劲,给投资者更多实惠。监管者也应当继续采取措施,保护长线投资、价值投资者的实际利益,营造理性长期投资的文化氛围。对于热衷炒作绩差股、概念股,特别是相互串通、违法操纵股价的个人和机构,依法予以打击。

  我国香港股市以及美国、欧洲股市之所以有“股价合理”的公信力,除了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执行得到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强大。机构投资者强大不单是指单个机构的综合实力,而且指机构之间的力量平衡能力。相对而言,我国内地机构投资者的个体实力和相互博弈机制都很不足。A股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无厘头”的一致行动十分普遍,导致市场稳定性很差。

  笔者多次提出,股市稳定发展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希望新一届政府从更高的视野审视这一问题,并采取必要措施。同时,要大刀阔斧地完善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大胆引进外国机构投资者,大踏步地提升机构投资者实力,以此促进市场定价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