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保护消费者权益 远离金融风险

2013年03月13日 09:22   来源:湘财证券   张世豪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使银行卡交易结算系统变得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银行卡业务的风险控制领域远远超出传统的银行柜面的管理范畴,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给信用卡防欺诈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难度。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先进的金融业务与消费者专业知识能力欠缺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各类金融风险,从而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金融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问题日益凸显。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推动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时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本报特将近年来各类有关银行卡、ATM柜员机等欺诈消费者的案例进行分析,警示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远离金融风险。

  电话银行风险

  近两年,随着电话银行的兴起,有人开始假冒金融机构提供电话银行服务,以此骗取客户的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为此,特别提醒各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注意识别和防范。

  已发现的欺诈手法主要如下:有人给客户发送短信,谎称其中奖,并提供一个联系的固定电话。客户拨打该电话后,电话中会自动语音提示各家银行的电话银行号码,在客户选择其中一家后,系统会提示客户输入银行卡卡号和客户密码,并称可以提供银行卡的查询、密码修改等服务。一旦客户输入的的卡号和密码信息被获取后,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以盗取客户账户的资金。

  现在,国内电话银行服务主要有两类:一是各家银行使用的全行统一客户服务电话,此电话号码一般均已印制在客户的银行卡上,客户应直接使用此电话银行服务;二是当地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中正式公布的可供客户咨询、办理有关业务的电话号码。

  消费者应特别注意,不要使用经过其他电话号码连接后的“电话银行服务”。目前,也没有一家银行或邮政储蓄机构可通过一个电话号码同时提供多家银行的电话银行服务。客户不要轻信任何非正常渠道提供的电话银行服务,如有发现,应立即与相关的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联系,及时反映情况。

  消费者在设置电话银行密码时,不要使用过于简单的数字(如6个6等),不要使用自己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容易被人猜中的数字作为密码,也不要使用与电子邮件或连接互联网相同的密码;可以考虑分开设置查询密码和交易密码,并定期修改;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密码,不要轻易向任何人泄露,避免给自己带来损失。

  银行卡用卡风险

  银行卡欺诈案件的策源主要集中在卡信息和密码上。具体来讲,犯罪分子获取卡信息及实施欺诈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惯用的方式和手段:

  1.持卡人转让和转借银行卡,甚至复制本卡预谋欺诈,形成交易后,反诉发卡行。

  2.以抢劫、盗窃等手段获取客户银行卡和密码,或胁迫客户取款。

  3.窥视取得客户密码,再通过观察卡面内容、捡拾持卡人丢弃的交易凭条获得银行卡卡号;或用伪卡或无利用价值的银行卡偷梁换柱,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

  4.以电购、邮购或短信等形式,制造虚假交易背景,以低廉的商品或经济利益诱使持卡人上当,通过预先计划好的步骤和询问骗术,骗取银行卡卡号和密码。诸如用短信群发器向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发送:“客户银行卡已被复制,为避免盗刷,请即刻拨打XXX电话,与银联部门联系”等内容,骗取持卡人的账号和密码。

  5.以发卡行名义张贴告示,假借系统升级、网络改造、调息等事项,诱使持卡人将账户资金转移到指定账户。

  6.网络银行诈骗。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载体,通过骗取持卡人的账号和密码,造成持卡人、发卡人损失的行为,其主要手段有以下两种:开设假银行网站或假购物网站;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诈骗。

  7.以招工等名义获取他人信息和证件,批量办卡,恶意透支。

  8.商户收银员利用 POS 读卡功能获取银行卡信息,或通过加载欺诈程序使客户信息透明化,而后伪造银行卡进行交易。

  9.商户收银员利用 POS 读卡功能获取银行卡信息,或通过加载欺诈程序使客户信息透明化,而后伪造银行卡进行交易。

  10.通过电话线或其他手段,截获持卡人电话银行操作,通过破译得到卡信息。

  11.制作虚假主页,仿冒发卡行网上银行主页或网上特约商户交易画面,诱使持卡人上当,获取相关信息。

  防范措施

  ◆不法分子通常利用银行下班后时间作案,因此持卡人在银行下班后,尤其是在夜间或凌晨进入自助银行使用ATM机时应格外提高警惕,观察周围有无尾随、偷窥等可疑情况。

  ◆通过自助银行门禁系统时不要输入密码。进入自助银行服务区通常需要在自动门上刷卡开门,但不需要密码。

  ◆各商业银行已加强对自助服务设备的日常检查,提醒持卡人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在使用自助设备前,应先观察自助设备上有无可疑的附加装置。凡是发现使用过程中出现可疑迹象的ATM机具,应立即拨打相关银行客户服务电话进行确认,必要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注意银行通过网点、网站、媒体、ATM屏幕等正常渠道公布的统一客户服务电话,一旦有吞钞、吞卡等不正常事件发生,不要急于离开自助设备,也不要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而应拨打设备所属银行统一客户服务电话寻求帮助。

  ◆切记:任何情况下,银行职员或警方都不会要求持卡人提供银行卡密码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转款,如果遇此类要求,首先应怀疑其身份的真实性,并及时通过正规渠道报警。

  ◆随时注意周围情况,如遇有人故意以各种理由靠近,或制造事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时,应要求其与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输入密码过程中并注意用身体遮挡键盘。

  ◆现在通常银行都会在ATM交易凭条上将部分卡号隐去。如果遇有未将卡号隐去的情况,请注意妥善处理,不要把交易凭条随意丢弃。

  ◆牢记发卡银行的统一客户服务电话,并尽量开通账户变动短信提醒服务,第一时间了解自己账户金额变动情况。一旦怀疑自己的银行卡信息或资金被盗用,应立刻联系发卡银行查询账户余额、办理止付或将卡内资金转移到属于自己的其他账户中。

  ◆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号、银行卡号、密码、信用卡有效期和验证码都是重要的个人信息,是银行卡服务中身份验证的必备信息。不要轻易向单位和个人泄露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随意放置银行卡和身份证件(最好分开存放),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和对账单,以防不法分子拾遗、窃取,假冒持卡人身份盗用资金。


(责任编辑:王笑雨)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