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嘉士伯29亿元追"喝"重啤 暂不打算"私有化"重啤

2013年03月06日 07:12   来源:广州日报   刘俊

嘉士伯暂不打算“私有化”重啤

嘉士伯暂不打算“私有化”重啤

资料图片。CFP供图

  前晚29亿元追“喝”重啤令其涨停 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昨日,全球第四大啤酒生产商嘉士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仍不打算“私有化”重庆啤酒,而生物科技并非其核心竞争力。前晚,嘉士伯和重庆啤酒共同宣布,前者拟以近30亿元的价格要约收购后者30.29%的股权,重啤集团出清其所持有重庆啤酒20%的股权。昨日复牌的重庆啤酒涨停至17.53元,并带动饮料制造板块普涨。

  审批:

  交易约需要12个月来完成

  据悉,此次嘉士伯通过价格要约的方式以20元每股收购重庆啤最多 30.29%的股份,在成功完成要约收购后,嘉士伯集团持有重庆啤酒的股份或将达到 60%,重庆啤酒目前的第二大股东重庆啤酒集团交易后全身而退。

  嘉士伯昨日回复本报记者:理论上如果继续推进收购,是可能会让重庆啤酒从股票市场退市的。外电早前曾报道,嘉士伯去年指有意增持该股到100%。

  按照国内现行的法规,一旦收购了一个上市公司多于90%的股份,中国的证券监管部门会要求把该上市公司“私有化”。“但我们现阶段并不打算这样做,也没有这方面的计划。”嘉士伯昨日回复说。

  嘉士伯昨日预计,在获得监管批准后交易完成大约需要12个月。对于收购后重庆啤酒员工的安置,嘉士伯指目前没有任何计划作出重大的改变,未来任何改变都将与相关股东一同合作做出,此外目前也没有任何裁员的计划。

  2012年,嘉士伯销量在中国录得4%的增长,约占西部市场50%~55%的份额。

  疫苗:

  生物科技非外方核心竞争力

  对于投资者来说,记住重庆啤酒的反而是其“疫苗概念”,该股一度成为资本爆炒对象。这种狂热直到去年逐渐消退,股价连续跌停。去年4月,重庆啤酒公告,以一定治疗剂量疫苗单独治疗慢性乙肝时无显著疗效。

  昨日,在回答日后是否还允许重庆啤酒进行疫苗研究时,嘉士伯表示,生物科技并不是嘉士伯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们对此项目并没有特定的计划,我们将会全面评估各种可能性,并以全体股东的利益为最终考量的标准。”

  “我们已经对重庆啤酒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计划这样继续下去。”嘉士伯表示,有信心重庆啤酒的盈利能力会随着其所有权和管理权的介入而增长。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国内拥有40家工厂的嘉士伯是较早“向西”的啤酒商,百威英博、燕京啤酒、珠江啤酒近年均纷纷瞄准拥有2亿啤酒消费者的中国西部市场。

  新闻链接

  水井坊

  续选“洋老板”任总经理

  在经历了总经理人选1个多月的“空窗期”后,水井坊(600779)昨日宣布中文译名为“大米”的美国人担任其总经理。早前,该公司“洋老板”请辞曾一度被外界解读为外方股东“水土不服”。

  昨晚,水井坊公告表示,决定提名 James Michael Rice(中译名:大米)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并同意15日起聘任他为公司总经理。资料显示,“大米”曾在金佰利集团、达能酸乳酪有限公司、上海达能饼干食品有限公司等公司担任过职务或出任其高层,但水井坊公告并未特别指出其是否在酒类行业有过经验。早前外界怀疑外方股东、洋酒商帝亚吉欧是否“水土不服”。其后,外方表示,在2013年上半财年,水井坊净销售额达到4800万英镑,营业利润为500万英镑,显示出“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

  昨日,水井坊收盘报17.41元,或上涨1.69%。


(责任编辑:魏京婷)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