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免费保险并非都是"馅饼" 接受赠送先辨清真假

2013年03月06日 08:57   来源: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免费保险并非都是"馅饼" 接受赠送先辨清真假

 
    “先生您好,这里是××保险公司,为了回馈新老客户,我们公司近期推出免费赠送保险活动,现在将免费赠送您一份意外保险。”类似的免费赠送保险的电话,相信很多人都接听过。那么,一份听起来保额奇高成本却为零的免费保险,是否真的是天上掉馅饼?如果消费者确实在免费保险的理赔范围内出险,保险公司是否真的会依照承诺作出赔偿?当消费者已习惯团购省钱、积分换礼品、免费体验……

    1免费保单“送上门”

    3月3日,省城消费者赵先生接到一家保险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在接受了一个简单的市场调查后,客服人员表示,该保险公司可以向他免费赠送3个月的交通意外险,保险金额为10万元,客服人员同时补充,这是该公司随机抽取手机号为139号段用户进行的一个调查活动,因此,不必过于担心身份信息泄露。最后,赵先生仍旧心存疑虑,拒绝了这份免费保险。

    随后,记者随机选择了20名消费者进行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接到过这样的免费保险赠送电话,其中,有将近八成的消费者会拒绝此类电话,有的人甚至在听到“保险公司”几个字的时候便很快将电话挂掉。“我脑中第一反应就是,这会不会是一个骗局?如今,关于中大奖、免费送的骗局太多了。尤其是客服人员在提出送免费保险时,会仔细询问我的姓名、住址、甚至身份证号等,有明显的信息泄露嫌疑,这样的电话当然是‘不靠谱’的。”消费者王凯向记者直言。

    不同于王凯,消费者李悦则在此前接受过一份来自于泰康人寿的免费交通意外险,当时,客服人员告诉她,不管是乘坐飞机还是其他交通工具出行发生意外,均在保障范围之内,而且保障期限也相对较长,为半年,因此,李悦并未多想就接受了这份免费保险,后来,她按照电话中客服人员的提示,还特意登录保险公司官网,确实查询到了她这份保单的具体情况。但李悦没有想到,事情并未就此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保险公司轮番的电话轰炸,有的是以做“回访”的名义打来的,有的是以推荐新产品的名义打来的,有的则是以提醒她续订的名义打来的。

    2赠送保险只为“混脸熟”

    如今,赠送保险的做法正在成为趋势,省城一家寿险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向消费者免费赠送保险,是保险公司近几年推出的一种电话营销手段,目前,确实有很多公司都在赠送免费的保险,与客户联系时,电话号码一般都是随机拨打的,其目的就是通过赠送保险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同时,获得消费者的详细个人资料,如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成员信息等。由于从免费赠送保险开始营销,这种撒“小饵”钓“大鱼”的手段,一般都不会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反感,因此,近几年被广泛使用。一般来说,保险公司通常会随机发信息或打电话,并以免费赠送为诱饵,可以让消费者免费体验,“混个脸熟”,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就有理由再用电话进行“回访”,同时,在免费保险到期之前,新的保险推销电话就会到来……

    曾在一家寿险公司做过保险业务员的小魏告诉记者,有些业务员去拜访陌生人时,也会通过赠送一些意外险拉近彼此的关系,由于免费赠送保险的成本很低,却能让客户更加信任业务员,业务员则可以通过免费赠送保险与客户建立联系,获得客户姓名、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详细个人资料,再通过这些资料进行电话“回访”,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去向客户推销保险产品,这样一来,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

    小魏介绍,目前,保险公司赠出的这种免费保险,大多数都是交通意外险产品,保障内容也简单明了,就像商场化妆品专柜赠送的小样,客户试用后,如果觉得还不错,就会产生购买的愿望,如果试过了不买,保险公司也不会强制推销。

    3免费保险不都是“陷阱”

    事实上,保险公司客服人员所称的“免费保险”并不是不用交保费,记者了解到,只不过这笔保费在消费者接受保单后已经由保险公司为客户代交了。去年,保监会针对人身保险业务曾发布征求意见稿,对于赠送保险作了具体规定,其中,提出保险公司向普通消费者赠送保险的,对每人所赠送保险的保费不得超过100元;向购买保险产品的投保人、被保险人赠送保险的,所赠送保险的保费不得超过该客户首年保费的5%和100元之间的高者,以免误导广大消费者。

    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这种免费赠送的保险产品,保险期限一般为7天到6个月,成本通常不超过20元钱,保单大多数是真实有效的。免费保险虽然保额不算高,但保障内容比较实在。以李悦接受的免费保险的保障内容与市面上的产品进行比较,航空意外险市面价格一般为20元,保障时间即乘坐飞机的几个小时;免费保险成本则为0元,保障时间6个月,除了乘坐飞机之外,坐公共交通也保,更适合于假期出游者的需求。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类意外险一般根据保额高低、保障时间长短等保险责任,对应保费十几元至几百元不等。通常在春节、国庆等此类国家法定节日前夕,这类意外险的销量较好。

    保险业人士也提醒消费者,尤其是在临近节假日等促销旺季,消费者不必过于排斥免费保险赠送的机会,只要对方是真实可靠的保险公司,送出的免费保险也一定是货真价实的。如果客户真的在免费保险的理赔范围内出险,保险公司也必然会依照承诺作出相应的赔偿。因此,如果消费者不担心以后保险公司业务人员的持续骚扰的话,此类免费保险可以考虑接受。

    4接受赠送先辨清真假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赠送保险的常见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客户在电话中确认接受赠险,保险公司后台自动激活保单、发送短信给客户作为保单凭证,另外一种是需要客户接听电话后,再主动发送短信明确投保意愿,这样才可得到保险公司赠送的保险产品。

    因此,对于有意接受免费保险的消费者,小魏提醒,消费者在接受赠送的保险产品时,最好搞清楚保险是通过哪种模式赠送的,以免误以为保单有效而实际并未作最后的意愿确认,导致信息提交给保险公司却未真正获得保障。在这样的“免费午餐”出现时,消费者首先应该了解保单的承保公司,同时,需要了解保单的性质,比如意外险也有很多种,究竟是交通意外保险、综合意外保险,还是单纯的航空意外险,另外就是保障期限。同时,在获得保单时也应该了解如何申请理赔,凭哪些材料才可获得理赔。

    不过,在获得免费保险时,如果有人询问你的银行卡号,那你就得当心了。银行、保险业的理财专家提醒消费者,这样的人可能是骗子,最好警惕一些利用电销渠道“明为赠送保险,暗地套取个人信息”的做法。在接到赠送免费保险的电话时,要先看清来电是否保险公司统一呼出号码,明确自己享受的保障范围,接收短信确认赠送保险真实有效,同时,将保单号保存,一旦理赔出示凭证很重要。另外,消费者可以先询问清楚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号码,然后通过保监局网站、保险公司网站或客服电话查询一下是否确有其人,以了解事件的真假。

    为防止不法分子采取技术手段,统一显示保险公司标准号码的情况,消费者在收到电话后,还应根据短信内容上网查证保单信息,拨打该公司统一客服热线确认活动真实性,防止一些不法人员套取个人详细资料。尤其是只要对方提出任何理由让你付钱,那就拒绝接受所赠保险。

    5警惕私密信息泄露

    不过,记者了解到,即便保险公司和业务员信息均属实,也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为了尽最大可能获得客户的个人信息,很多保险公司经常免费赠送短期意外险”,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这类保险成本低,最便宜的保费才几块钱,如果生效的话,按照规定,必须要客户填写详细的资料,这一过程中,很多保险公司会与一些商家进行捆绑销售,一方面“免费”吸引消费者购买捆绑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则可以以合法的形式获得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和消费习惯。“这些便宜的意外险费用都从保险公司的营销推广费用中出,成本很低,但是掌握了这些个人信息,便可以进行车险、寿险等利润较高险种的推广,相比之下,这些成本的付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小魏告诉记者。

    因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接受保险公司所赠送的类似产品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遇到“免费午餐”,一定要仔细了解清楚赠送的细则条款,是否要交换个人隐私和信息。此外,还要小心一些涉嫌捆绑销售的产品,比如一些网站推出的打折机票价格虽然便宜,但却要求必须购买保险。

    对于那些一不小心落入保险公司电话骚扰“陷阱”的消费者,业内人士也提示,曾经接受过免费保险的消费者,今后如果不想受到同一家公司的不断骚扰,可以明确告诉客服人员,不想再接到对方公司的电话。

(责任编辑:刘雅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