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IM F前官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发生积极变化

2013年03月05日 07: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经济正逐渐减少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转向由国内消费带动的可持续增长模式。外媒近日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在发生积极变化,今后政府要保持改革步伐,增加服务业就业,开放金融市场,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使中国经济持续走向成熟。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和布鲁金斯学会网站均刊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官员、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的文章《北京稳步走向再平衡》。普拉萨德认为,最近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成果显著,政府应加快必要的改革,以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使经济增长更多地惠及普通家庭。

    文章指出,当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剧变之时,有一个国家一直在悄悄地消除自身某些经济问题。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发展模式出现了渐进但却显著的变化。不过,要宣布胜利还为时过早,新的领导层有很多事情要做。

    新数据表明,现在是时候修正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出口和投资推动的看法了。在2011至2012年度,私营部门和政府的总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半以上,表明国内需求的构成在发生巨大改变。作为过去几十年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不再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贡献者。至于出口,过去两年中缩小的贸易差额实际上拖累了经济增长。

    中国在降低对外贸易不平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对于2007年的巅峰状态,其贸易和经常账目盈余已经有了稳步和明显的减少。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加上其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疲软导致贸易差额的降低。另一个原因是政府放宽了对资本流入和流出的限制,从而使中国投资者和企业可以出于多元化的目的寻找外国投资。

    2012年的资本流出超过了资本流入,这是十多年来没有过的,这引起了对资本外流的担忧。但是这种逆转或许只是反映出一个拥有更为开放金融市场的、正在成熟的、更富裕的经济,它允许投资者利用多元化的机会。

    此外,还有其他表明中国国内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迹象。私营部门消费在G D P中份额的下降已经停止,甚至在过去两年中略有上升。与政府促进服务业的目标相一致的是,2012年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快于工业部门。

    这不是说中国经济一切都好。大型国有银行的账本上潜藏着问题,并继续重点向国有企业提供贷款;省级政府债台高筑等。不过,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政府仍然能够逐渐朝正确的方向推动这艘巨大而快速的经济航船,这一点就是显著的成就。

    经济增长是帮助中国对付其所面对的大量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走下坡路的劳动力队伍和投资增长的受限表明,中国将不得不依靠加快提高生产率来保持其G D P增长。

    目前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加快必要的改革,以便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继续摆脱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经济增长更多地惠及普通家庭。这将要求银行更有原则性,金融市场更加开放,社会安全网更加牢固,以及进行两年前中国明确写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的其他改革。

    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涵盖这些改革内容的缩小贫富差距的方案。通常,试图通过政治干预来缩小贫富差距不是个好主意,因为它把重点放在再分配政策上,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上。但是中国政府这一方案似乎更多地把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作为一系列大胆改革的框架,这将确保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拟议中的改革包括放开利率以推动银行业竞争,取消劳动力流动限制以促进城市化,增加对社会福利计划的投入以减少家庭储蓄和增加私营部门消费。北京找到了一项聪明的策略。

    在增长恢复和低通胀的情况下,中国有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把视线越过短期的需求控制,转而把重点放在改善经济增长的平衡、质量和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