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寿险保费7年首现负增长 保险业创新路在何方?

2013年03月01日 07:54   来源:文摘周报   

    2月25日,保监会公布今年首月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数据,寿险行业整体“开门不红”。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保险业寿险保费收入1254.61亿元,同比增长-2.47%,这也是近7年来寿险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

    去年寿险就曾发出增长受阻的信号,今年的“开门不顺”绝非偶然现象,这也直观地反应出保险行业发展总体吃紧,陷入被“后起之秀”信托业赶超的窘境。近几年,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猛,包括债权投资计划,都是利率管制环境下的产品,这些行业通过创新,抓住了利率管制的机会,获取超额利润,保险业走创新之路来脱离目前的困境迫在眉睫。

    产品创新——“因地制宜”及时推出新险种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今年以来,各家保险公司相继推出各种新型保险产品。有针对体育的奖励赔偿保险、还有针对海洋渔业的“蓝色经济”保险等层出不穷,这也反映出在总体增幅呈现下滑趋势的时候,保险公司积极谋求出路,通过产品创新来获取新的增长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结合经济总体发展状况、地区发展特点、法制体系、风险规避意识等进行产品创新,是保险公司的唯一出路。

    近日,《大众证券报》记者在美亚保险江苏分公司了解到,美亚保险将在内地推出一款D&O保险,这款保险主要针对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该公司总经理潘绍辉告诉记者,这是一款创新型产品,香港联交所已经将其设为法定强制性保险,美亚现在将它引进到内地来,针对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政策性失误、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等导致投资者承受损失的群体性议诉事件进行担保,使其免受履行职务过程中的这些行为和决策引起的第三方索赔的影响,保障范围包括民事损害赔偿金和刑事诉讼或监管程序的抗辩费用等。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对于这种风险认知度相对较低,同时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这种创新保险方案的引进,势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决策创新——弱化比例监管强化资产负债匹配约束

    在春节前举行的一场名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通报”的闭门会上,三项保险投资新政逐一掀开面纱,成为保险资金年前的“压岁红包”。险资进入公募私募等新领域,这是险资在2012年收获13项险资新政后,再收大礼。

    随着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金融体系日渐完善,银、证、保等监管层纷纷鼓励创新,“松绑”监管。此前,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监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弱化比例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动保险行业未来健康发展。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将以服务好保险主业为主。同时明确监管定位,强化资产认可标准约束、强化资产负债匹配约束、完善内控标准、加大检查力度。

    资产负债管理是以资产负债表各科目之间的“对称原则”为基础,来缓解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达到三性的协调平衡,实现经营上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保险资产投资的首要原则还是要做好资产负债的匹配,保险资产投资不是为了单纯追求高收益,保险资金的负债性质是久期长、要求投资回报稳定,这就决定了其资产配置特点,因此保险公司必须将绝大部分资产配置在能创造长期稳定回报的产品上。

    制度创新——拓宽投资范围借鉴先进经验

    在此前20多年的时间里,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相对狭窄,2012年险资投资范围快速放开,“保险投资13条”出台以后,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策略组合越来越丰富。从过去的集中在高信用等级的各类债券、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工具等组合,逐渐扩展到各个久期,对于期限和信用的运用更加灵活。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投资新政13条”陆续出台,极大地拓宽了险资的投资范围,这不仅能帮助规模庞大的险资提高收益率,更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加入“资管阵营”扫清了障碍。同时,《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资金委托政策的出台,清晰了保险资金与其他资管机构的合作路径,也推动了保险公司利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平台向全面资产管理进军。

    竞争创新——摒弃恶性竞争加强行业自律

    2012年全国62家财险公司中有近六成出现承保亏损。恶性竞争、机构扩张、成本骤增等因素不断在蚕食财险业的利润。面对当前困境,保险公司联合寻求出路或许是一条不错的选择,摒弃过去恶性竞争、盲目扩张、投机取巧的旧思路,在产品创新、制度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市场充斥的“低价竞争”,使得“拼价格”捍卫市场份额的非理性经营思路油然而生。如果行业手续费自律上限不断被突破,保险公司未来发展依旧令人担忧。

    从1月份各财险公司的成绩单来看,虽大部分财险公司的保费增幅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上下,但也有不少保险公司实现了保费大丰收,如信达财险、鼎和财险、中煤财险、泰山财险、安盟保险、苏黎世保险等公司保费增幅超过了100%。学习优秀保险企业先进的经营经验,加强合作,摒弃“恶性竞争”,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