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花5万买份分红保险 苦等5年连本带利才拿5.2万

2013年02月26日 09:11   来源:中大期货   

    近年来,虽然保监会三令五申,但国内的保险销售误导行为依然频发。近日,南京市民李先生就摊上了这样的倒霉事,他花了5万元购买了一款分红险,苦等5年,如今连本带利才能拿到5.2万元。高额分红泡汤了不说,收益连同期银行存款都不如。他找到保险公司讨说法,却被公司责怪当初没好好看清合同内容。

    轻信高额收益吃了大亏

    近日,家住栖霞区的李先生向晨报投诉称,自己5年前买了一份分红险,当时业务员声称收益远超存款,如今5年缴费期满,却发现被忽悠了,收益极低不说,当初约定5年后即可取出所有保费和红利的该保单,期限实际为10年,如果现在选择退保,只能拿到5.2万元,实在是“坑爹”。

    李先生告诉记者,2007年12月份他在家门口一家银行存钱时,一位身穿银行制服的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一款“理财产品”,并称收益相当可观,至少是银行利息的好几倍。

    “业务员当时告诉我每年交1万块钱,只要交满5年,第六年就可以把本金和分红一起取出来。”李先生回忆称。

    虽然李先生随后就发现,这款“理财产品”其实是某保险公司的分红险,和银行理财没有任何关系,但他按照业务员的说法测算后发现,该款分红型保险的收益要远超将钱存入银行的利息,感觉非常划算。“我盘算了一下,如果将5万块钱放进银行存5年,按照当时5.85%的利率算,利息也就14625元。按这种1万元逐年续缴的方式,我前期并不需要一下将5万元压在银行,资金压力小多了,很划算。”

    “看到我有点心动,业务员还拿出了宣传册,声称他们是上市公司,管理十分规范,不会欺诈客户。”李先生说,当时银行的柜员也在旁边鼓动他购买,他头脑一发热,就和业务员签订了合同,把原本准备存银行的一万元买了保险。

    去年12月,李先生按照与业务员的约定来“取钱”时,却被告知即使他缴满5年,也不能取出全部保费和收益。

    “他们告诉我,虽然交费期是5年,但保险满期时间为10年,我还得再等5年。如果选择现在退保,按照现金价值退费,最多也只能拿到5.2万元,只比本金高出2000元,收益就更不要谈了。我实在搞不明白,原先保险公司承诺的5年怎么就突然变成了10年了?”李先生满腹委屈。

    业务员虚假宣传害苦投保人

    在李先生提供的银行保险专用投保书及授权声明中,记者看到,在投保事项中,交费期限(年或至周岁)一栏中写的是5年,而保险期间或满期年龄一栏中注明的是10年。对普通市民来说,想一下子就搞清楚其中的差别,确实不太容易。

    “我完全是轻信了业务员的承诺才上当的。业务员当时说,如果5年以后想用钱了,连本带利都可以取。如果不想取,就放在那也可以,钱生钱,利滚利,怎么也比存银行划算,如今说变卦就变卦。”李先生对此懊悔不已。当着记者的面,李先生算了一笔账,按照该公司现在每年五六百元的分红水平,就是再等5年,他也只能拿到5.8万元,这样的收益令他不能接受。李先生表示自己现在有些骑虎难下,一方面他确实不需要这份保险,另一方面,退保需要支付的违约金又让他心疼不已。

    记者就此事询问了这家保险公司,一位客服人员解释说,李先生的这款保险合同期满为2017年12月27日,李先生当初没有仔细研究合同条款就签字,责任不在保险公司。记者追问业务员夸大宣传,是否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该客服表示一切以合同约定为准。

    特别提醒

    分红险投诉多

    消费者要多留意

    昨日记者在保监会发布的《2012年前三季度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通报》中看到,2012年前三季度,人身险公司涉及销售误导2090个,占人身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的83.97%。从涉及的险种看,投诉分红险最多(1252个),占人身险销售误导投诉的59.90%,主要表现为销售时过高承诺产品收益、故意隐瞒免责事项以及将存单变保单等。

    在退保纠纷中,保监会特别提到,大多数新型保险产品退保的原因,是对产品的投资收益不认同。同时,销售时未全面如实讲解产品以及误导消费者购买与自身实际情况不符的保险理财产品,也是导致退保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