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元宵节习俗:未婚男女物色对象 蛇年灯谜火

2013年02月24日 07: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刘欢

  24日即是一年一度传统佳节元宵节。23日适逢周末,天气晴朗温暖,一些游客为了避开明日赏灯高峰,提前涌入南京夫子庙观灯。据南京警方预计,24日当天观灯人潮或突破55万人。朱晓颖 摄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刘欢)24日,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按照中国民间传统,元宵节人们习惯合家团聚、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除此之外,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习俗,如走百病、照井等。今年,元宵节又增添了一些新民俗,如网上猜灯谜。

  传统习俗沿袭至今: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

  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元宵,又名“汤团”、“汤圆”。吃元宵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元宵叫“浮圆子”,亦称“汤圆子”、“汤团”。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元宵节必吃元宵,取其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也称灯节,灯是元宵节重要的民俗组成部分。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元宵灯节在清代时达到极致。古代农村则用耍龙灯来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与耍龙灯相伴的还有舞狮子、大秧歌、旱船和高跷,在现代城市,这些活动已经不太常见。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灯谜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鲜为人知的元宵习俗:走百病、照井

  除了传统的吃元宵、赏明月、观花灯外,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民间习俗和休闲方式。

  在古代,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是男女青年互相接触,自由地表达爱情的好机会。古时,年轻女孩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赏完灯后,情人们并不着急回家,而是结伴走白冰,或是在冰面上打滚,称之为走白冰(谐音走百病)与轱辘冰。民俗专家介绍,过去大家一边在冰上打滚,一边念一首歌谣——轱辘轱辘冰,浑身上下轻一轻;轱辘轱辘冰,不腰疼、不腿疼……是对新的一年身强体健的美好祝愿。

  元宵节当天老东北还有个照井的习俗。据说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俯视井水,乞望花容月貌。在走百病、照井水后,回到家中,就可以煮汤圆,一家在一起团团圆圆了。

  元宵节有些地方有送花灯以祝生子的习俗。当天娘家必须要送新婚女婿、女儿一对莲花灯,挂在床头上,以祈早生贵子。民间还有"走桥摸丁"的习俗,因"钉"与"丁"谐音,而"丁"又象征男子。因此,正月十五晚上,妇女们要到各城门去"摸门钉",一次摸中者视为生子的吉兆。或者到寺观烧香,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来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责任编辑:蒋柠潞)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