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湖北种粮大户遣责浪费粮食:种粮不易浪费可惜

2013年02月16日 10:17   来源:北京电视台   何红卫 余向东 乐明凯

  种粮不易浪费可惜

  ——湖北省几位种粮大户遣责浪费粮食

  倡节俭、去奢靡,从官方的“八项规定”,到民间“光盘行动”,种粮农民无不拍手称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群众最有切身感受;闻听那些奢侈浪费的“剩宴”场景时,农民群众也最为痛心。

  春节,本报记者与湖北省几位种粮大户就粮食生产与消费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浪费粮食,农民最为痛惜

  湖北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告诉记者:“当得知国人每年浪费掉的粮食能养活两亿人时,农业生产者被深深触动。不管是用公款还是私款,这些糟蹋粮食的行为,是对农民的漠视,对土地的不尊重。”

  “粮食从种到收是多么不容易,如果被人们在餐桌上浪费掉了,辛苦劳作的农民非常痛心!”种粮大户吴华平说。

  吴华平是湖北省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2年他们的合作社共流转土地4.48万亩,产粮过亿斤。为了多种些田,他们四处奔波,足迹不仅走遍了天门的12个乡镇,还跨县市甚至跨省,为湖北荆门市、河南省信阳市等地农民的几十万亩农田提供机耕、播插、植保、收获等服务。

  常年和农业生产打交道,吴华平似乎都不愿多谈种粮的艰辛,“这么多年我都习惯了,没体验过种田的人是感受不到的”。吴华平说,尽管现在华丰合作社已经能提供现代农业的机械化服务方式,弯腰等活动不会像以前那么多,但是起早贪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仍然必不可少。有一些丘陵地区或者“最后500米”机耕道不完善的农田,农机用不上,还是得人力上。而且很多种粮农民是没有合作社这样的条件,仍然是完全沿袭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他们更辛苦。

  种了上千亩地的湖北省宜城市农民童启国说,没有体验过“汗滴禾下土”的种田艰辛,自然很难去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把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传统美德抛到脑后的人应该感到羞耻。

  生产环节,勿忘开源节流

  湖北春晖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去年流转了12.3万亩地种粮,其规模化流转土地种粮的“春晖模式”被誉为“现代农业一面旗”。谭伦蔚认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很大,大投入之下不一定能有大回报。2010年,秋收时碰到阴雨连绵,因无处晾晒,公司粮食损失惨重。

  实行科学种田、规模经营、机械化耕作,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失或浪费。童启国发明的玉米脱粒机每小时脱粒玉米达1万斤,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采用秸秆还田的办法,当时是自己发明器械去粉碎。现在,他花了7千多元购置新型秸秆还田机器,效率高多了。但是在加工仓储方面,童启国也碰到了难题,合作社没有门路办理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农机仓库、晒场、符合标准的粮仓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一部分可能会损耗20%的粮食产量。

  童启国说,春节期间,他没闲着,在筹建大型沼气池,搞生态循环农业,既可以增产粮食,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吴华平历数合作社的好处,尤其是通过整村流转土地,可以统一平整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将会把边边角角都种满种足。同样是种一亩田,与单家独户的耕作模式相比,合作社在农药方面可以节省70~80元、化肥方面至少节省40~50元,统一使用机械可节约150多元的人力费,集中育秧等措施还可有效减少农机和灌溉中的浪费现象。再加上开发冬闲田、单季改双季稻,去年通过华丰合作社的服务,就为农民增产了5千万斤粮食。

  专家指出,尽管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供求缺口仍然在逐年扩大,最迫切和严峻的仍是如何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谭伦蔚说,需要加大投入和科研力量,减少粮食生产、加工、储藏等各个环节中的浪费现象。这两年,春晖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湖北省第一家智能化谷物烘干厂,投入近2000万元建成一座单体全国最大的温室育秧工厂等先进种田设施,普遍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最大程度减少浪费,依靠的就是科技力量,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路子。

  粮价偏低,浪费者不心疼

  这些年,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了粮食生产补贴,让广大农民受益。但是粮食的销售价格,相比较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其它物质价格,上升太慢,种粮农民不得不寻找兼业。童启国对记者说:“粮价低,所以那些人浪费得起。”

  爱惜粮食,减少浪费,仅仅限于口头呼吁与道德谴责、指望消费者能觉得浪费可耻是不够的,还应加大市场与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让浪费者自己感到心痛。

  春晖集团办公室主任李文斌也向记者表示,“粒粒皆辛苦”的意识早已根植中华民族的血脉,可现代社会中,市场导向起到了更明显的作用,为什么会有抛荒、浪费现象,种田者和浪费者“都很现实”,比较效益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传统粮食种植效益很低,在江汉平原上,小户种田,小农水、机耕道不好配套,在化肥、农药等农资使用方面存在盲目过度或不当施用的浪费现象。最后一算账,种田不划算,不如外出打工。

  眼下,趁着不少外出务工年轻人回家过年的机会,吴华平正着手招聘和培训更多的新生代80、90后种田农民,希望为现代农业生产留下接班人。

  春晖的谭伦蔚正在谋划以后每年种植100万亩糯稻,通过品牌和深加工来成倍地提高粮食附加值。同时抓紧启动“湖北春晖农产品综合物流园”项目建设,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种粮大户们表示,构建更加完善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是今后奋斗的方向。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农民管不了买粮者是否惜粮,也不能左右粮价,只能多种粮,种好粮。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