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者,出谋划策也。面对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尤其是小投资者非常需要权威专家的资本策。(本期主持人 牛仲逸)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而此前公布的汇丰PIM预览值为51.9,去年12月终值为51.5。数据方向性的不同显示出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差异,同时也预示着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弱复苏阶段,经济不太可能迅速走出结构性的调整而出现高增长。因此,以经济复苏来判断股票市场的发展,也许会对目前的行情缺乏有效的解释,更主要的是对行情未来的发展认识过于保守。笔者认为,要从改革释放红利的角度来认识行情的长期发展,而阶段性A股的国际化改革已经为市场打开了很大的上涨空间。
QFII、RQFII
主导行情发展
去年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快了QFII的审批额度,批准了159家QFII的额度为335.68亿美元。同时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十八大新闻中心采访时表示,目前证监会和人民银行、外汇局达成一致,现有800亿美元额度用完后,肯定会扩大。随着外资的信心增加和逐渐流入A股,市场在跌破2000点后一改颓势行情开始启动。
1月15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香港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未来或引入合格境外个人投资者参与内地资本市场,整体规模有望增加10倍,市场借此摆脱了短线大幅上涨后的调整,一举站上了2300点。
上周,证监会拟对台湾地区单独增加1000亿RQFII投资额度,专项用于台资金融机构开展RQFII业务试点,市场再度拒绝调整实现五连阳,上证指数收盘在2400点以上。由此可见,每次行情发展到关键时刻都是外资发挥作用,外资无疑成为了本轮行情的主导者。
A股与H股差价
成为市场上涨动力
海外资金与国内资金在投资理念上有一定差异,外资注重投资理念,追求低风险下的稳定回报,因此在H股中,一直以来蓝筹类H股的价格高于A股价格,而业绩差的H股价格大幅低于A股价格。
正是这些A股价格大幅低于H股价格的蓝筹股,成为海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的首选,造就了银行股异军突起的行情。随着行情的发展,股份制银行的A股与H股的差价缩小、消失,而新进入A股市场的资金开始大量买入差价大的四大银行的A股,上周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大幅上涨;同时,A股与H股存在差价的券商、保险也成为新资金的选择目标,上涨的势头也开始显现。
目前看,大银行、券商、保险等类的A股价格相比H股价格仍处于10%以上的折价状况;建材、交通、建筑等类的A股与H股价格的差更在20%以上。
因此可以预期,在赚钱效应引导下,且外资进一步流入中,热点的脉络会非常清晰,大盘蓝筹类A股与H股的折价会为市场提供更大的上涨空间。
B转H效应
强化A股国际化改革
B股长期的交易清淡失去了市场的定价功能,而随着B转H的实施,B股市场开始向香港市场看齐,失去的定价功能得以恢复。未来,优质类公司的B转H将一个个开始实施,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无疑将不断给A股市场提供兴奋点,更多的A股投资人会关注香港的H股市场的定价机制,从而引导A股市场与海外市场接轨。B股市场问题从规模上来说不能与全流通问题类比,但是就其改革的红利和市场效应来看也不可小视,特别是与本轮资金背景、资金的投资理念构成了有效的呼应,强化了A股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以上分析可见,在国际化背景下,A股市场的发展动力和上涨的空间,这也提示国内投资人未来投资要更多些国际化视角。简单来说,就是要在A股、H股、B股中寻求低估的洼地,这一洼地就是未来资金的流入的方向,就是最有效、稳定的获利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