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应该建立包括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区域性资本市场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在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以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投资需求。
本报北京1月31日讯记者齐平报道:2012年,我国小微企业贷款再度实现大幅增长,增速分别高于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增速。不过,众多小微企业依然感到贷款难、贷款贵。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究竟如何?怎样通过金融创新为其提供服务?1月31日,在由中国经济网主办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研讨会上,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银行和企业的代表就此话题展开了讨论。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管中心副主任陈晶说,目前只有不到10%的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无抵押无担保无财务报表”的“三无”状况不符合大银行发放贷款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很多小微企业不知道该找哪家银行贷款,又该如何进行贷款。中小企业协会要在其中起到“一手托两家”、搭建平台的作用。
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双重夹击下,商业银行普遍强化了对小微金融业务的重视。外资银行渣打银行东北亚兼中国中小企业理财部总裁顾韵婵认为,金融服务定制化、经营机构专门化、信用评级标准化、客户经理专业化和行业培育持续化这“五化”运作,保证了银行从事小企业贷款的盈利性和安全性,“我们的坏账率非常低。”
与会者普遍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非只有银行信贷“华山一条道”,而应多管齐下,合力突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缘于资金的供求不相匹配。应该建立包括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区域性资本市场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等在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以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投资需求。
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巡视员狄娜则用“4个三”来概括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体系:信贷市场做“三批(匹)”——大银行做批量,政策性银行做批发,中小金融机构银行做匹配;债券市场做“三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和集合信托;证券市场做“三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最后,在政策扶持上,应该做好“三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