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概股私有化高烧不退 退市企业备战赴港IPO

2013年01月29日 07:55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谢诚 实习记者 张乘睿

  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2013年将会参与在美上市中概股私有化并购

  由于中概股遭遇信任危机以及后金融危机影响,中概股退市潮持续不退,去年底达到高潮。据艾迪企业上市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主席许夏雄表示,预计中概股退市潮将持续,并预计从美国退市的中概股将会转战香港重新上市。

  中概股退市潮掀起并购大幕

  2010年中概股遭遇做空危机,至今阴霾未散。上月美国证交会对五家会计师事务所提出起诉,这一负面消息进一步打压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许夏雄认为,这将推动更多中国企业选择私有化退市,以避免进一步受到此类问题或做空机构的威胁。数据显示,去年至今已经有21家上市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私有化。

  而随着私有化潮涌,资本再次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许夏雄认为,此轮中概股退市潮将掀起并购大幕。他进一步指出,由于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估值已经严重偏低,私募基金看中了这块“肥肉”,纷纷游说上市企业回购退市,而这些私募基金则将是其退市计划的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者。

  “这也可称为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许夏雄表示。杠杆收购指公司或个体利用自己的资产和标的公司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收购另一家公司的策略。 交易过程中,收购方的现金开支降低到最小程度。杠杆收购的突出特点是,收购方为了进行收购,大规模融资借贷去支付(大部分的)交易费用。 通常为总购价的70%以上。同时,收购方以目标公司资产及未来收益作为借贷抵押。 借贷利息将通过被收购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来支付。”

  许夏雄对记者表示,在目前A股IPO“堰塞湖”的情况下,私募基金企业IPO上已经难有大的作为,收购价值低估的企业,然后等待资产增值,或最后以高估值重新上市,其中将获利不少。而对企业而言,私有化可以帮助节省每年的上市公司维护开支,同时释放公司的价值,帮助公司寻找美国股市之外的其他融资途。

  事实上,在中概股正在私有化或已经完成私有化的公司背后,不乏多家机构投资者的身影:中国消防安全集团有限公司引进贝恩资本机构;康鹏化学背后则有胡祖六的春华资本力挺。至于或将成为本年度最大规模的LBO项目的分众传媒背后更是阵容强大,由分众传媒CEO江南春联合方源资本、凯雷集团、中信资本、鼎晖投资方源资本、中信资本,复星集团和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组成的收购财团,背后承贷银行包括美银美林、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在内的九家承贷银行,资金由现金过桥贷款、长期贷款和高收益率债券组成,该财团与公司达成协议,最大估值37亿美元,如成功完成,此项杠杆收购融资交易将是涉及在美上市中国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宗。

  此外,而一些国内私募机构对此项业务也是跃跃欲试。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的投资总监 告诉记者:“今年也将会参与在美上市中概股的私有化的并购。”

  退市企业或将转战香港市场

  许夏雄认为,美国退市的中概股必然需要寻找新的上市地,内地市场目前缺乏成熟的高科技的机构投资人,而中国香港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针对科技股有更灵活的条款,中国科技股未来会更多选择在香港上市。

  许夏雄指出,目前A股 IPO"堰塞湖"短期内不容易消退,加上被业界称为IPO"史上最严财务核查"的展开,无论是从企业还是参与投资机构的退出压力,都需要退市企业尽快重新上市,相比A股,在中国香港上市具有融资的便利。而对于已经有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直译为“可变利益实体”)架构的退市公司,赴港上市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好或只需部分重组,上市也将较为简单。许夏雄认为,香港的上市制度比较明确,时间也比较好控制,对企业来说的确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对于近日内地监管层表示,将会研究加强对境外VIE架构的红筹股的监管,许夏雄表示,预计已经以VIE架构上市的公司将不会受到影响,他指出,实现对此类公司的监管在执行上将会十分困难,因为如果加上重重限制,将导致这类企业没有融资能力,这对整个中国的创新或新兴行业的成长将会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故至少现阶段,VIE模式是有其正面意义和存在价值的。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