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谁来告知消费者食用油里有啥添加剂

2013年01月25日 08:31   来源:看世界   白皓

  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律师张华发现,如果食用油用“化学浸出工艺”生产的话,有可能会有少量化学物质的残留物。尽管一些专家认为,这少量的残留物是安全的,但在张华看来,这一信息应该在食用油的外包装上标注。

  从2012年下半年起,张华开始致信相关监管部门,希望能推动相关信息的标注。

  2012年9月,他用特快专递同时向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了《关于规范食用植物油标签标示的建议》,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强制要求采用“化学浸出”工艺生产的食用植物油包装上标注警示说明,告知消费者,“本食用油采用蕴含苯、溴、正己烷的植物油抽提溶剂浸出生产”。

  “苯、溴、正己烷这些致癌物质,或有毒物质应该被明示,不论含量是不是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张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2012年12月4日,张华收到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的复函,在此之前,他还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告知书。但对这两份书面回复,张华表示失望。

  浸出油到底包含哪些添加剂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复函称:我们认为应当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意见后,完善食用植物油产品标识标准,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复函的落款时间为2012年11月23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落款时间为2012年10月23日的《告知书》更加简单:你的来信我局已收悉,根据我局职能和国务院《信访条例》有关规定,已将你的来信转至相关业务司局进行处理。

  张华认为,两份回复实际上都没有正面答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标明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食用植物油加工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压榨”;一种是“化学浸出”。

  简单地说,“物理压榨”工艺不使用化学剂,基本没有化学残留物。“化学浸出”工艺使用“植物油抽提溶剂油”等化学剂,将油脂原料充分浸泡后,高温提取油脂,再经过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等工艺加工成食用油,这样制成的油中有化学剂残留。大多数人都会在意购买的食用植物油是不是转基因食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油到底是用什么加工工艺做成的,油里面到底含有什么添加剂。

  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食品工程学教授李里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现行的国家标准对“植物油抽提溶剂油”中苯、溴、硫等物质含量的上限作了严格规定,但必须承认,在“化学浸出”工艺生产的食用油中,“植物油抽提溶剂油”不能完全除去,用这种方法生产食用油含有苯、溴等物质。

  “但全世界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现行的残留标准是可靠的,正规生产的浸出油可以放心食用。”李里特强调说。

  2011年卫生部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植物油抽提溶剂油”、正己烷等用于植物油提取的溶剂都属于加工助剂,加工助剂属于食品添加剂。

  “明明含有苯、溴、正己烷等物质,为什么这些东西在食用油的外包装上被藏了起来?”张华认为,科学上说也许可以放心食用,但从现行法律角度看,使用添加剂就应该被标注,消费者享有知情权。

  为什么包装上没有添加剂的影子

  苯、溴通常被认为是有毒物质。正己烷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毒性较低的物质,但这种物质在人体内可蓄积,长期对神经系统有毒性。

  张华认为,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当做是能安全食用的,但作为老百姓长期食用的消费品,外包装上应该有足够醒目的文字,标明所含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成分,而不是仅仅标注“浸出”二字了事。“因为普通老百姓大都不知道‘浸出’的具体做法。”

  一位供职于国内唯一专业从事油脂科研机构的工程师认为,这样具体标识的意义并不大,因为“本身浸出工艺就很安全。”

  他进一步解释说,用化学浸出工艺制取食用油是世界范围内常用的方法,日本、美国、欧盟等食品安全较严格的国家和地区,也没有要求这样具体的标识。

  记者查阅国家食用油标准发现,该标准要求食用油外包装上必须标明产地、油品等级、制作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以及是否有转基因原料等,并没有强制要求标明食用添加剂的名称。

  参与该标准制定的时任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副主任唐瑞明曾解释说,标准改变了过去食用油名称混乱、工艺流程不明、等级不明的情况,但有厂家宣称“压榨油”质量高于“浸入油”,这有误导消费者之嫌。标准对两种制作工艺都不排斥,予以标明,主要是给消费者以知情权,供消费者根据各自喜好选择。

  张华认为,强制要求标明制作工艺是进步,还应该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更进一步强制要求标明食用添加剂的成分。

  还不到淘汰浸出工艺的时候

  从相对安全角度上看,采用物理压榨方法制成的食用油更占优势,为什么还要使用浸出工艺制造食用油?

  一家油脂企业工作人员透露,以制取花生油为例,100斤花生经过压榨后,有将近10斤油残留在剩余的“饼粕”里,无法继续压榨出来。

  李里特说,用浸出方法能让制油原料充分压榨,油脂残留非常低,不超过1%。出油率高,特别能从含油量不高的油料中提取出更多的油,是选择化学浸出工艺的最重要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接连突破4000万吨,2010年以后始终维持在5000万吨以上,进口大豆油一直保持100万吨以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年产大豆的能力仅在1000万吨左右,仅此一项,就能体现出我国自身油脂产量缺口的巨大。

  “我国2011年油脂消费2770万吨,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出油率还是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上述工程师肯定地说,目前还不到淘汰浸出工艺的时候,全世界都做不到。

  他同时介绍说,目前科研机构正在研究不用溶剂或者使用其他溶剂的新方法,但都处在科学研究阶段,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原料来源不广泛,要么提取率太低,要么能耗高,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取代化学浸出工艺的能力。“世界范围的科学家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面对现实,张华同样担心,经过化学浸出工艺制油,剩余的“饼粕”大部分流向了养殖户,用于饲养猪、牛和家禽,这些“饼粕”基本没有经过处理,残留有更高的化学物质,可能的致癌添加剂会随着餐桌上的肉食,重新流向大众的身体里。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