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2012网购对账单 小账单背后的大数据威力

2013年01月25日 08:57   来源:齐鲁晚报   崔滨

  “不忍直视啊!”“简直要剁手了!”让不少网友发出这样惊呼的,仅仅是支付宝发布的2012网购对账单,那些蜿蜿蜒蜒、大大小小、嬉笑怒骂的曲线、数字与卡通形象里,勾画出一个个“败家”的自己。而造就了这个让你大吃一惊的自己的,正是你自己在网络上产生的海量数据。随着这些数据被有心地收集、分析,它所生成的结果,令人耳目一新。

  现在,随着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深度结合,我们每天都在互联网上产生出数量庞大的数据信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创造新的价值和服务社会的产业,许多企业正为此全情投入。在市场与利益之间,在道德与法规之间,随时随地产生,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生活的大数据,正成为一场深刻改变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技术革命。

  海量数据背后

  暗藏商业价值

  案例:如果你在亚马逊购买了东西,那么下次登录页面之后,首页最上方推荐的商品是与你上次购买商品相近或者配套的东西。比如用户曾在上面买了本《基业长青》,再次登录的时候,推荐至首页的商品是其他管理类书籍——该用户就被亚马逊定义为管理学书籍爱好者。亚马逊认为,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推荐算法,能够给用户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

  当支付宝年度账单上出现近4万元的支出,超过济南98%的淘宝网购者后,王珣的第一反应是:“让我逃避一会儿……”不过,随后的账单明细让她恍然大悟:“除了给父母、老公、儿子、侄女在网上买衣服,小到狗粮,大到电视、冰箱这些家电,统统都在网上搞定。”

  王珣自嘲,“我去年新换的手机简直就是为网购存在的,当然这个手机也是在网上买的。”此外,2012年的支付宝年度账单,还非常尖酸地为王珣算出了一个数字,因为淘宝网购,她去年减少出行了400多公里,相当于从济南到烟台。

  “要不是支付宝,我自己真不会记这么明细的账。”王珣说,“支付宝能记录下我这么多购物信息,真是有意思。”

  有意思的还不止王珣个人的购物数据。这一年度账单发布,支付宝甚至还利用其掌握的大量支付信息,分析出2012年“新疆图木舒克市的男人最疼女人,为女士购买的商品最多”、“青海的大叔最潮,55岁以上的网购男性增长了12倍”以及“天蝎男和水瓶女网上花钱最大方”等等八卦到底的结论。

  支付宝何以发布名目如此之多的信息,又为何要发布呢?支付宝CFO井贤栋表示,以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电子商务构成的阿里巴巴集团,注册买家会员超过6亿,有10亿种商品,上万亿的年交易额,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互联网数据“原产地”。“年度账单只是支付宝帮助用户更了解自己的网络消费行为的一个小尝试,在这之后,支付宝将在大数据领域进行更多的探索。”

  井贤栋所说的“大数据”,正得到时下众多科技企业前所未有的重视。而所谓大数据,最直观的意义,正在于数据信息之多,之巨。以中国的互联网为例,一分钟,新浪会发送2万条微博,苹果会下载4.7万次应用,淘宝会卖出6万件商品,百度会产生90万次搜索查询。

  当这些记录了数亿网民网上行为动作的数据汇聚在一起,因为它的巨大和全面,其自身就变成了一种价值。

  金融、消费、物联

  都用大数据做市场

  案例:“上海一本科生专门应聘某均价4万每平米的高档小区物业,每天拿着扫描枪盯着小区垃圾堆,看见有条形码就扫描,晚上回家把数据整理出来,得出这小区喝什么水吃什么油买什么衣服,整个小区的消费品类偏好和品牌偏好一清二楚,再形成报告,几十万的价格卖给了大公司。”

  这是近日热转的一条微博,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数据挖掘更大的价值。

  事实上,不只是在垃圾堆里找数据,眼下已经有许多公司开始意识到大数据里的商机。在舍恩伯格那本著名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他提到华尔街一家掌控数以百万美元计股票的基金公司,其决定买卖的依据,竟然是每天全球3.4亿微博账户留言中流露出的情绪,“如果电脑分析当天所有人都显得很高兴,那就买入;反之,就卖出。而这种靠分析上亿人心情的投资方式,让这家公司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并非只有金融、消费企业在利用大数据,专注于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物联网公司山东泰华电讯,也对大数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公司董事长马述杰就向记者表示,“物联网的作用,是用各种传输方式,获取和掌握联系网中每个物体状况的动态数据,而进一步利用这些数据,则能给我们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马述杰告诉记者,“像我们为济南开发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每次降水都会生成大量记录着济南天气变化和水文信息的数据。除了在极端暴雨天气时帮助城市管理部门设置应急预案外,在日常生活服务领域,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管理水管网,什么时候需要检修,怎样设置管网更科学合理等等,最终形成一整套智慧城市管理的解决方案。”

  就像世界经济论坛在报告中对大数据的评价,广告主一直知道有50%的广告投入是被浪费的,只是不知道是哪50%。而大数据的出现,能帮助人们看清那浪费的50%在哪里,“其价值堪比石油,通晓如何利用这些数据的企业将成为最强者。”

  挖掘个人隐私

  已成产业链

  案例:一位愤怒的父亲冲进塔吉特百货(美国第二大超市),质问店经理为何向他未成年的女儿推荐孕妇产品。而真相却是,塔吉特百货利用其大数据采集分析工具,根据女孩的购买习惯推测出她怀孕的事实。一个月后,这位父亲打来电话抱歉,因为他的女儿真的怀孕了。

  如今,所有谈论大数据对商业革命性推动的文献,都会讲述上面这个案例,它既印证了大数据的魔力,也同时显露出令人心悸的一面,当数据挖掘比你的家人甚至自己都要了解你自己,在网络世界如同透明人的你,如何保护隐私和安全?

  日前发布《2012年中国信息安全综合报告》的互联网安全软件公司瑞星公司透露,2012年,不论是在电脑上还是你的智能手机里,跟踪、记录你的地理位置信息、浏览内容信息以及网上操作信息的插件甚至木马程序,呈现明显上升态势。

  而且,搜集、整理、贩卖个人隐私信息,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瑞星公司安全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对于网络数据尤其是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不仅技术薄弱而且管理松散,许多企业的核心数据库都外包给第三方公司托管,十分容易外泄。例如京东、盛大、天涯用户数据外泄,就给网民的个人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而研究企业伦理方向的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德胜也认为,目前很多中国企业的商业伦理意识还比较淡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非常容易做出超越商业道德底线、罔顾用户利益的恶意竞争行为,“像此前360和腾讯的‘桌面大战’,就直接影响到很多网民的个人电脑使用,侵犯了他们的隐私。这种企业自身的不自律,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危害更为可怕。”

  而就在22日,工信部表示将在2月1日起实施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企业和组织收集、加工、转移和删除个人信息都将依法行事。这固然对眼下几乎处于“裸奔”状态的4亿多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一件防护衣,但在大数据时代诱人的商业利益面前,对个人隐私信息的获取和保护,仍将是一场巨大的博弈与战争。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