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社科院估计,2012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募资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加上2.4万亿元的基金、近7万亿元的信托资产(大部分为理财),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已近30万亿元。然而,理财市场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炒作”、“黑嘴”、“坐庄”等乱象扰人,让投资者“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梦想渐远。
乱象一:“火腿”也理财
多少“炒作”在胡来
在2012年的我国理财市场,火腿和门票都被包装成了理财产品。从普洱茶、红酒、艺术品,乃至“蒜你狠”、“豆你玩”行情,大部分都是炒作概念。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认为,随着我国理财市场规模增长和品种增多,一些复杂的理财产品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市场亟待建立独立的评级评价制度来弥补市场纪律。此外,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让投资者及时、便捷地了解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避免因信息披露不足、监管者风险提示滞后等信息不对称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乱象二:老母鸡变鸭
多少“黑嘴”在忽悠
一些所谓的“理财产品”并非银行发行,也不是银行代销,而是银行员工私下售卖的一款涉嫌违规的“有限合伙私募基金”,俗称“地下私募”。
一位第三方理财机构经理透露,一些品质欠佳的产品为了能在银行销售,给出的回佣最高能达到3%至5%。在诱惑面前,一些基层银行和个人丧失底线,“忽悠”消费者购买不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
对此,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冬表示,一些银行滥用部分消费者对其“准国家信用”的认识误区,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对消费者隐瞒关键信息,或者以虚假信息诱使消费者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可以视为典型的金融欺诈。
乱象三:基金银行“坐庄”
投资者“站岗”几时休
2012年基金业绩惨淡依旧,但基金首募规模却屡创新高,这一异象背后,是相关利益机构联手“坐庄”,先“托市”后“脱壳”,用假象吸引投资者入局“接棒”“站岗”。
知名财经评论员曹中铭对此表示,“托市资金”撤退后,火爆募集的基金几乎变成了一副空壳。从本质上说,这与新股发行中的粉饰业绩、包装上市并没有什么区别。针对行业内乱象,专家认为,监管部门应推动基金托管费率阳光化、透明化,并明令禁止灰色的佣金、返点等现象。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说:“诚信是理财市场的基石,当前理财市场存在的运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必须通过增强金融消费者话语权、加大对违规金融机构的惩戒来改变。否则,理财市场就会变成‘博傻’市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