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火车票都去哪里了?!”电视镜头里,排了很长的队却买不到票的旅客那焦灼又无奈的疑问,以及无数望穿秋水而求之不得的悲情,相信大多数观众都会为之心弦一颤。
实际上,公众对公布春运期间火车票配置情况的期盼,早就望眼欲穿了。所以近日北京就有肖文彬、马纲权两律师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铁道部发出申请书,要求公开可售票总额、分渠道销售比量和分配原则、程序等。
其实,铁道部不仅作为一个政府机关负有行政公开的义务,而且作为国有企业,将春节期间具有一定福利属性的车票的分配去向对社会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也是理所应当的。由于客观物质原因,春节前后,铁路难以满足所有旅客的出行的需求,形成“一票难求”的现状,这谁都理解,公众的不满也不在这里;但是,与硬件相配套的软件服务和制度建设所存在的短板,正是舆论纠结之处。
比如售票信息的公开、站票折扣,以及服务提升,应该是可为的。你说站票打折“不好操作”,而公众则觉得匪夷所思;你说售票网络能力难以适应高峰访问量,而公众则指出对社会力量开放就可以增加容量,等等。
至于公布车票流向,公众更不觉得有什么技术难题。记得十多年前,北京铁路分局一位局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曾介绍过北京每日始发列车车票总额、窗口和代售点数额、电话销售额、学生等团体票额、旅行社数额,等等。遗憾的是,这些信息我们现在仍难获悉。这些信息能是什么机密吗?对于那些买不到票的旅客来说,信息公开后至少能在一定程度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和疑惑。
而近日两位律师向铁道部申请公开的,也不过是类似的“宏观数据”,而非具体到票卖给张三还是李四。要求不算高,怎么就不能满足呢?
之所以说火车票有一定福利属性,因为本来就相对实惠的火车票,春运期间又不涨价,于是优势巨大。22日的央视报道一位旅客的介绍:从广州东站到湖南衡阳,普通硬座50元,空调硬座70元,而大巴汽车坐票则300多元。买不到火车票才去买汽车票。
既然是福利,所以旅客想知道分配的渠道和流向。比如总共有多少票源?比如民工票学生票分别是多少?应该占总额多少比例?比如窗口和网上分别投入多少?网络票与窗口票孰轻孰重、应该保持多少比例?等等,无非都是些公共事务,道理如同福利房一样。都不妨让公众也讨论一下,以供铁路决策人参考。即使学生票、民工票多一点,相信公众也不会有太大意见;即使党政机关公务所需,需要留点票,也并非不能理解。国家预算还有特殊支出部分。这些都已经公开了。总之公布这些,对铁路部门并没有什么不好,反而只会增加全社会的理解和互信。
应该肯定的是,为了让旅客平安回家团聚,铁路部门殚精竭虑做出了诸多不懈努力,广大铁路职工坚守岗位付出了极大的辛苦。虽然车票年年难买,但毕竟年年有进步。这些都是有目共睹。但如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一些公认的不是问题的问题解决了,无疑将驱散公众心中阴云,让大家心里畅快,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