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存贷比变革呼声大 “一刀切”不灵活

2013年01月22日 11:03   来源: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张艺良

  银行家对存贷比看法

  “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恨自己投身银行业。”年末之时,很多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会将这种情绪写在自己的各类网络工具上。

  季末、岁末冲存款规模,理财产品大量发售、表外业务迅速做大,近年来银行业所出现的一系列现象背后,是75%存贷比红线的高压警示。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各家银行在绩效考核上直接将任务同各级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以保证政策落地。

  这个已经实行近20年的看似机械、无弹性的监管政策,曾经一度在防范金融系统风险、抑制银行放贷冲动等方面发挥过巨大作用。但在全球经济转轨、实体经济需求旺盛、国内银行业迅速发展的当下,存贷比这个古板、灵活性欠缺、有些“粗暴”的监管指标正在等待一场彻底的改革。

  政策效果递减

  为了绕开存贷比所展开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令存贷比这一监管指标的效果大打折扣

  任何一种药用久了都会产生抗药性。

  75%的存贷比监管指标早在1995年就被写入我国《商业银行法》,因为遵循“想放贷款就必须拥有多少存款”这样一条简单透明的原则。这一指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效地把握住了银行的杠杆率,控制了因信贷冲动所蕴含的风险。

  然而,由于银行滚雪球式的发展路径,当同业竞争逐日激烈,经济周期波动不断的情况下,要同时保持竞争力和满足监管指标似乎成为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过去几年,银行要做大,冲的就是规模,但存贷比是限制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另想办法。”一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分支机构的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于是,信贷资产转让、票据业务、同业代付、理财产品等一系列为了绕开存贷比所规定的要求所展开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更有甚者出现了“买存款、冲节点”的极端情况,令存贷比这一监管指标的效果大打折扣。监管部门只能出台各种政策,为其“打补丁”。

  “一刀切”不灵活

  经济上行时有冷却功能,在实体经济疲软需要支持时,银行放贷积极性反而受到影响

  对所有银行在所有时期都按照75%的存贷比进行监管控制,一直被业界认为是“行政色彩大于市场考量”。

  “在经济上行时确实有冷却功能,但在实体经济疲软需要支持时,很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却因此受到影响。”某中东部地区省级联社信贷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据了解,他所在的联社所辖范围内就有多家机构因为存贷比触线而遭到相应惩罚,而这些机构的信贷投放区域却是资金匮乏的“三农”和中小企业领域。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存贷比指标最为敏感的是以城商行为代表的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网点的中小银行。这些机构在离开发家之地后,揽储能力不强,但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却较为积极。“在东部地区有旺盛的需求,但存贷比不够用,中西部呢,指标又空着。这就是票据掮客们的温床。”某上市城商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认为,存贷比指标应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更灵活一些。

  “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在当下直接意味着其盈利能力差。放贷少也不一定风险少。”某村镇银行行长对记者表示。“连存款准备金都是区别对待的,为何存贷比指标不能有区别对待呢?”很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从业者一直有这样的呼声。

  但从监管者的角度看,这不但不矛盾甚至是符合银行业发展的方向。“有了这样的限制,银行才会去琢磨发展资本消耗少的中间业务,这才是银行应该前进的路。”某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改革呼声大

  存贷比指标是在时代性产物,已经不能符合当前我国银行多元化经营发展的趋势

  国际银行监管业近日放出重头新闻,面对全球经济新一轮的结构性调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向银行业、尤其是处于欧债危机的欧洲银行们的现状妥协,宣布修改此前通过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流动性覆盖比率”(LCR)的规定,其资本外流计算等方法要求较之前大幅放宽。此外,LCR达标大限日期也从原定的2015年改为“2015年须达60%,2019年完全达标”。

  一向被奉为准则的巴塞尔新规也出现了适应环境的变更,更是加大了国内银行业对于改变存贷比这一“僵化”规则现状的呼声。

  根据中国银行业编制的《2012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的银行家中,仅有20.7%的银行家认为应该保留存贷比作为主要监管指标;有70%的银行家提出,应对该指标的约束效力、指标值和测算方式进行调整;有41.9%的银行家同时认为,存贷比指标应该保留作为检测指标而非硬性监管约束指标;6.5%的银行家认为应废止此指标。

  可见,虽然对目前的存贷比监管要求存在诸多意见,但更为注重风险的中国银行家们依旧认为这个指标在当下依旧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只是对其具体操作方式和要求需要提出改革。

  “对于我们这样专门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银行,是否可以给予差别化的待遇呢?只要监管机构来检测我们的信贷投向不就可以了吗?”多家涉农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表示。

  还有很多银行业人士非常赞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曾提出的建议,给存贷比的分母做加法,将同业存款纳入核算项目中。其均认为,存贷比指标是在我国银行经营报表简单的时代性产物,已经不能符合当前我国银行多元化经营发展的趋势。

  2013年,存贷比可能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