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用“四个稳”和“四个新”概括解读了2012年经济社会统计数据。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GDP同比增长7.8%
GDP:据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农业:2012年,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工业:工业生产缓中趋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25亿元,同比增长3.0%。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涨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
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四稳看发展
四新看质量
“四稳”显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物价总水平总体稳定;
农业基础进一步稳固。
“四新”显示,2012年国民经济质量有所提高:
经济结构调整有新进展;
科技创新有新突破;
人民生活有新改善;
节能减排有新成效。
2013年:
7%—8%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
物价上涨和控制上涨的因素并存
马建堂说,2013年,国际经济环境从总体上讲依然曲折复杂,国内经济也存在一些不平衡、不持续、不协调的矛盾,有的矛盾甚至非常突出。把今年的经济环境放在中国中长期增长的大环境中看,仍然有变和不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工业化,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内部动力、根本动力。这个根本的动力、内在深层的动力,基本没有变。可以说,过去推动中国经济中长期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变,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没有变。”但确实有些事情变了,或者正在变。第一,劳动力供求格局在变。第二,中国经济发展资源的供给环境在变,再像过去那样消耗资源是没法支撑的。第三,人民群众希望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对环境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这些变,决定了中国经济不能也不应该再保持那样高速的增长。这些变与不变结合在一起,决定了中国经济会保持增长,但不是过去那种高速的增长,而是一种比较持续、平稳、健康的增长。7%—8%可能就是变与不变的客观因素决定的一个速度,也是一个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速度。
马建堂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去年四季度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会延续下去。对老百姓最关心的物价走势,马建堂认为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和控制物价上升的有利因素并存。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一些发达经济体都在采取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还是存在的;二是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资源环境等成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总体上讲还是一个上升的趋势。控制物价上升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2012年农业的丰收为2013年物价的稳定打下了一个很扎实的基础。二是工业制成品总体上生产能力过剩、产能利用率比较低。2012年四季度,工业制成品的产能利用率80.1%。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决定了工业制成品的价格2013年总体上会保持稳定。第三方面有利因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3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稳定物价的关系。“综合上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一方面我们确实对于通货膨胀不要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只要调控得当,2013年一定能够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马建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