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我国的金融改革之年,金融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方面都有进展;浙江温州、珠三角、福建泉州等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继设立;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开启了中国金融综合改革的新阶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发展支持了经济高速增长。主要特点有:一是政府主导,地方政府为经济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二是出口导向,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三是高积累和投资拉动,加快工业化进程;四是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其中金融体制和政策是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比如说,存款低利率保证了银行体系的高额利润,不仅化解和推迟了部分金融风险,而且支持了资本高度密集、高度依赖贷款投资的国有重化工业和基础产业等部门的高速增长。这种特殊的体制和政策的作用虽然存在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问题,比如影响扩大消费和改善民生,但是由于惯性和路径依赖,打破这种旧体制很困难,改革的阻力比较大。
既有金融体制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民间的金融创新和探索迫切需要得到正名。因此,去年在稳增长、稳就业和化解金融风险等多方面利益耦合的情况下,温州、珠三角、泉州的金融改革才终于浮出水面。地方的金融改革愿望很迫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思路很明确,民间小微资金通过创新机制支持产业发展的探索也被允许;但是,深层次的改革和探索,比如说放开利率,允许民营资本办银行等,都被严格限制,如此下去,很多人担心,这些地区的金融改革结局会是怎样?
目前地方金融改革的动力和思路主要不是来自顶层设计或者体制的不合理造成的资源配置问题,而是来自基层的困境和暴露出的体制矛盾,一方面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大量闲置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出路,或者在地下金融系统循环,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地下金融或灰色金融规模越来越庞大,民营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地下金融,融资成本高,导致产业空心化和跑路潮,越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在经济下行期越明显。
2012年的金融改革破局本身就是重要进展,2013年必须大胆地向前走。温州、珠三角、泉州的金融改革是自下而上的改革和探索,如果基层有创新的改革方案因为与原有体制政策冲突被修改或抛弃,这样的方案虽然能被批准而实施,但是可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党的十八大后,习总书记视察深圳,宣示了改革决心,让我们对2013年的金融改革充满期待。希望2013年金融改革带来更多的惊喜,更多的区域加入金融改革试点,真正能在金融改革试点方面放松管制,比如说试点区域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不设上限和下限;放开金融机构设置门槛,允许民间资本办银行,不设置国有银行参股的限制,国家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等。
金融改革应大胆试点,放松管制,可以采取小步快走的办法,比如说,存款利率上限逐步扩大到1.2倍、1.3倍、1.5倍,直至取消上限,但是改革的方向不可逆转,否则,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必然会落空。2013年的地方金融改革试点将给整个金融体制带来压力和活力,如果试点区域率先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撬动整个银行系统的利率浮动范围扩大,银行的利差缩小,金融创新的动力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