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诙谐“小黄鸡”俘获百万粉丝 将苹果Siri甩在身后

2013年01月17日 07:53   来源:北方网   杨汛

  一个名为“小黄鸡”的公共主页,近日在社交网站上迅速走红。正式上线才几天,就俘获了近140万“粉丝”的心。

  “小黄鸡”的拿手好戏,是聊天。只要网友在发言中@“小黄鸡”或者直接向它提问,这个小东西就会瞬间冒出来,以一种可爱俏皮又不失智慧的口吻和你对话。虽然有时答非所问,但诙谐幽默的回答,让众多网友乐此不疲。

  作为一个自动对话程序,“小黄鸡”出自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程序员之手。虽然类似的自动对话程序早就有,比如著名的苹果Siri,但一直不瘟不火。那这只“小黄鸡”有何特殊魔力呢?

  台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昨天一上网,全是在和小黄鸡对话的,觉得瞬间来到了‘养鸡场’。”一位网友如此形容“小黄鸡”的火爆。在“小黄鸡”的公共主页,粉丝数一路飙升至140万,并仍以每小时上万的速度增加。

  细看“小黄鸡”和人们的对话不难发现,发言诙谐、有趣甚至有点“无厘头”是它的最大特点。

  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同学在网上问:“小黄鸡,我是谁呀?”“小黄鸡”立刻答复:“你是我至尊无上宇宙无敌最美丽妖艳的主人。”“那吃什么好呢?”“小黄鸡”立刻回答:“翠花上酸菜。”“那没有酸菜,吃什么呢?”“小黄鸡”再答:“蛋炒饭怎么样?”还有网友在微信里尝试输入“你的理想是什么?”“小黄鸡”的回答令人有点啼笑皆非:“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过,“小黄鸡”并不是只会这种趣味性的闲聊。有念理工科的网友刁难:“你知道薛定谔方程么?”短短几秒,“小黄鸡”居然就答出了标准的薛定谔方程。甚至连“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苯分子极性键”等极具专业性的知识,“小黄鸡”依然对答如流。

  幕后:人工智能程序自动答

  “小黄鸡”到底是什么?在网络上的诙谐对话背后,是一句句人工回复吗?当然不是!

  “100多万网友,每个人随时提问,‘小黄鸡’都能即时回答,怎么可能是人工回复?”中关村一家IT公司的资深程序员崔浩表示,“小黄鸡”是基于一款叫做“Simsimi”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开发的。用户先输入一些预先设定的回复,然后“小黄鸡”再分析出用户回复的句子中的关键词后,就根据预先设定进行回复。

  在得到海量“粉丝”关注后,“小黄鸡爸爸”——华中科技大学2012届毕业生王大鹏浮出水面。在一家IT公司上班的王大鹏,目前一直在做有关“小黄鸡”的程序测试,还呼吁大家一起来开发并链接了开发页面。

  谈起“小黄鸡”诞生的缘由,王大鹏笑了:“开始就是想在网络上开发一个会自动回答的程序,回答的内容能比现在的同类程序更丰富一些。”不过,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想从头开始独立开发难度很大。“考虑再三,调用现有的成熟的接口是实现这个‘自动应答’的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方法。”

  就这样,在开发过程中朋友向王大鹏推荐了“Simsimi”,一款来自韩国的聊天机器人应用。从响应的速度到内容,都和他想要的十分吻合。于是,在“Simsimi”的数据库基础上王大鹏加入中文特色,很快“小黄鸡”便诞生了。

  “小黄鸡”在网络的迅速走红,完全出乎了王大鹏的意料。“最初是用自己的笔记本做服务器,现在一共三台服务器,还觉得不够用。”目前,“小黄鸡”还是由他一人以非盈利模式运营,还没有商家联系其产品。面对“粉丝”数量持续暴涨,他甚至还没有下一步打算,“我考虑应先好好工作”。

  心得:智能产品最忌冷冰冰

  类似“小黄鸡”这样的人工智能对话程序,并不是新鲜事物。比如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对话机器人“Siri”,也具备这种“人机对话”的功能。但是此前却没有一个程序能够达到“小黄鸡”这样的热度。究竟“小黄鸡”有什么独门秘笈?

  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或许蕴含着答案。

  视频中,一位用户用中文向苹果的“Siri”提问。但无论这位用户问你能讲个笑话吗,还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机是什么?可怜的“Siri”总是无法理解,只能呆板地一遍遍回复着一段错误代码。

  同样的日常对话,“小黄鸡”显得更聪明,也更亲切。用户说:“终于下班了。”“小黄鸡”立刻回答:“幸福一刻啊。”用户感慨:“是啊,好累啊。”“小黄鸡”又答:“嗯,那就休息一下。”

  “论智能程度,‘小黄鸡’显然与‘Siri’不在一个档次。但是论用户体验,‘小黄鸡’就像用户身边的一位聪明伶俐的好朋友,而‘Siri’那死板生涩的对话很快会让用户没了兴趣。”崔浩认为,“小黄鸡”能够如此火爆而且广为传播的原因,就在于它闷骚而且无厘头式的回答。“虽然只是一个聊天机器人,但也不用那么严肃,对于年轻人而言亲和力更重要。”

  新闻背景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

  受困工业生产水平

  对于普通人来说,应用于“小黄鸡”上的人工智能技术,仅仅是用作休闲放松。但这恰是人工智能科技不断发展的小缩影。

  “留心观察一下我们的身边,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还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会说、会笑、会回答问题的智能玩具,这些都是走进我们生活的不同形象、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荣誉理事长涂序彦表示,从1961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机器人在美国问世,到如今机器人已经从一个梦想中的角色走入了人类的生活。

  对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钟义信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学科起步晚,但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完全达到了世界领跑水平,特别是中国科学家协同配合国外传统研究方法,开发出的新的综合创新性研究体系,为国际人工智能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虽然在人工智能的软件方面水平不低,但在硬件、机器制造方面水平还不高,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钟义信表示,当前影响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化的生产水平相比于先进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都难以达到需求。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