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企业“走出去”需要优秀的项目经理

2013年01月14日 08:54   来源:看世界   许革 陶涛

  “这个项目与一般项目不一样,中国业主和外国业主也不一样,我们是边干活边和业主谈合同,这导致我们项目部一开始很不适应这种方式。”在缅甸马德岛的施工现场,中国港湾中缅原油管道码头项目经理部总经理陈立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中缅原油管道是继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之后又一条重要能源进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跨越马六甲海峡,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重大意义。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承担了整个管道项目的龙头建设工程——缅甸马德岛30万吨原油码头建设及航道建设工程。2009年10月,中国港湾中缅原油管道码头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项目部”)在缅甸成立。中国港湾一直承接海外工程,业主都是外国企业,这是中国港湾第一次在国外与中国业主合作。

  从2009年项目动工开始,项目部遇到很多困难。项目刚刚动工,业主对项目部还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时候,陈立财提出原油码头这种特殊施工技术专业性强,必须发挥中国港湾的工程管理优势,准确理解业主的需求,才能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由于是国家的能源战略项目,我们不能只算自己的小账,要把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国家利益统筹起来考虑,这是与业主、合作方、当地政府和民众建立互信的关键。”他说。

  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多价值

  在工程的推进中,项目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修建码头的石料问题,合同上只写了一句话,“在马德岛开山取石”。那么,谁去开?在什么位置开?费用谁出?都没有明确。

  不能等,不能靠,项目部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制造沉箱的预制工厂旁边有一座小山,陈立财多次绕山考察,根据裸露的岩石,他判断开山取石应该没有问题,于是,项目部主动解决了石料供给问题。同时,项目部还开辟了25000平方米的场地和近200米岸线,为30万吨原油码头原材料存放和施工用地创造了条件。

  工程部副经理祝绪阳告诉记者,仅项目部开山取石一项,就为整个码头项目节约投资1260多万美元。“如果外购材料,仅差价就有700多万美元,而业主最多能承担的采购费用是560万美元。”祝绪阳解释,开山取石不仅节省了开支,也让业主看到了中国港湾的专业管理能力,为后续的良好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工程头绪多,参与整个项目实施的设计院所、科研院校就达到9家,其他合作伙伴及分包单位也达到了8家,再加上中国港湾,参与单位达到18家,这是中国港湾目前承包工程参与实施单位最多的项目之一。如何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成了陈立财工作的重点,他表示,只有为合作方创造价值,中国港湾才能当组织者和领导者,合作方才愿意跟中国港湾合作。

  为了支持业主工作,项目部严格执行业主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普遍做到不在工地、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在路上行走主动捡垃圾。项目部领导以身作则,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甚至缅甸工人都开始主动捡垃圾。“业主的困难我们也主动解决,双方的互信关系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不断加深。”祝绪阳说。

  通过实战为国家培养项目管理人才

  项目部总经理助理杜景告诉记者,中国港湾曾在阿联酋通过投标拿下一个建设项目,但由于同项目监理和业主方沟通不畅,导致项目在开展7个月后仍进展缓慢,甚至停工。公司紧急抽调陈立财去担任项目经理。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陈立财发现问题出在技术方面的沟通上,于是他向承建单位表示,不管沟通结果怎样,工地上一定要先运转起来。随后,他带着一个女翻译约见项目监理和业主代表。项目经理是印度人,业主代表是马来西亚人,陈立财与他们沟通起来并不顺畅。从上午十点讲到下午两点,翻译常常因为不懂专业术语而不知道如何表达,陈立财就通过现场演示,画了12张图,把技术细节一个一个拆开讲,“最后,他们明白了。如果不谈完就没法吃饭,印度人说考虑一个小时后给我答复,结果业主代表半个小时后就同意复工”。趁热打铁,陈立财拉着对方一起去工地,在现场开了15分钟会,难题基本解决了。本来拖了7个月的工程,只用了20天就顺利完工。

  “这其实是一个沟通问题,项目经理需要具备超强的沟通能力。”陈立财表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目前缺乏的就是既懂技术又懂商务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张世达毕业后到中国港湾工作已有10年,作为项目部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商务工作。他认为,项目管理人才需要懂技术,懂费用,通晓法律和相关合同。“刚毕业的年轻人做现场工程师,如果对技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总工程师请教,在实战中可以迅速成长。”

  年仅26岁就已经是工程部副经理的祝绪阳坦言:“我最想学的是陈总处理问题的方式,很多棘手的问题到了他那里都迎刃而解。”

  陈立财的秘诀就是把问题分解成小块,抓问题的主要方面。作为项目经理,要知道管理程序。比如与业主沟通,如果获得业主的认可,这就成功了;如果业主大部分认可,先把不认可的放一边,随后继续沟通。“沟通、协调、交际能力是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能力,十几家单位在一起工作,他要做好相互之间的协调工作,此外,他还要有缓解压力的能力。”陈立财说。

  走出去还要重视社会责任风险

  在海外工作多年,陈立财深刻感受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应该多考虑给当地带来什么,当地人民能得到什么。在缅甸,有两个中国承建的项目进展不顺利,原因正是当地人认为破坏了生态环境。陈立财认为,中国企业在缅甸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搞建设,不仅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要保护人文和经济环境。

  除了定期组织打捞海洋垃圾,保护作业区的海洋环境,项目部还指导岛上的餐厅作好采购规划。项目部在马德岛上共有4个餐厅,需要采购大量的餐饮物资。陈立财给采购人员规定,餐厅要分散采购,避免由于集中采购而影响当地物价,甚至一些商品从仰光购买后空运到皎漂,再用船运到马德岛。他解释说:“虽然采购成本有所增加,但是保护了当地的经济环境,当地人还没有经济意识,思想容易发生变化,如果把一些日用品价格抬高了,当地人就会反对我们。”项目部还主动向岛上居民赠送猪仔、菜籽等,组织开展种植和畜牧培训,然后从当地村民手中收购成猪和蔬菜,在平抑物价的同时,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农业技术水平。

  马德岛上大约有3000名居民,分布在几个村庄中,看到当地没有自来水,项目部主动为岛上居民修建了一座高位水池,并铺设了总长达6000米的自来水管线,将干净的饮用水供应到马德岛上的每一个村庄。项目部的卫生所还免费为当地居民看病,甚至马德岛附近的岛民也慕名前来问医。

  为了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条件,项目部优先雇用了135名缅甸工人,并且利用岛上资源,培训他们掌握相关技能。祝绪阳告诉记者,现在钢筋棚里制作钢筋的只有一两个中国工人,其他都是缅甸工人。在当地参与建设的还有韩国和印度公司,中国港湾是雇用当地工人最多的企业。“我们还采用本地化的管理方式,提拔缅甸员工来管理当地工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发展成跨国企业,必须要经历这一步。”陈立财说。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