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冷天气"火了"宅经济"——极寒天气下消费新变化

2013年01月11日 19: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张辛欣 陈炜伟

  寒风刺骨,人们开始寻找有效的御寒手段,也在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送餐、网购、电影这些与“宅”相关的经济活动火了起来。

  “‘宅经济’是随着网络兴起而出现的一个新词,主要指足不出户,在室内上班、兼职、消费等经济现象。特别是室内消费,已经成为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吃饭叫外卖、购物叫快递,极寒天气更是催热了这种经济现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说。

  “冷天气”让网购更火了。早上9点,北京市金融街一家写字楼外。6、7名快递员已在门口的空地“划分疆土”,一边将包裹就地铺开,一边按照手中的电话单通知取货。

  前来取快递的28岁姑娘王晓琪告诉记者,以前出门聚餐逛街,现在则是网购消费,有时一天能收4、5次包裹。

  本来物流快递就增长迅猛,寒冷天气更让其火上加火。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1月,快递业务量完成6.7亿件,同比增长70.4%,业务收入完成111.6亿元,同比增长48.4%,达到目前统计的年最高值。

  “寒冷的天气也促使网购升温,主要表现在日用品网上销量的激增。”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石现升说。

  大到米面油、小到零食、牙膏、纸巾,通过电商,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买到日常所需。记者发现,某电商的一款原产地德国的全脂纯牛奶,仅消费者参与的商品评价就有2000多条。消费者“foreveryong”在评价中说:“可以送货到家,不必再冒冷风去超市搬了。”

  不少电商也抓住“寒冬”推出多种促销手段。比如,一家电商推出“年货专场”等促销活动。网上商城“1号店”也针对食品饮料日用品等展开相关的返券促销。

  阿里巴巴集团此前宣布,截至2012年11月30日21时50分,旗下天猫和淘宝累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冷天气”让送餐业更忙了。中午11点,北京市宣武门和合谷快餐店外,负责送餐韩师傅正把两大包共20份快餐捆绑上车,目的地是宣武医院。尽管距离午饭时间尚早,却已经是他今天运送的第三单。

  和合谷宣武门店店长张涛说,去年12月以来,店里的外卖量大幅上升,每天要接到30多次订餐电话。“遇上下雪刮风,订餐数量还要增加。店里的店员都要‘整装待发’。”张涛说,目前店里的三辆车已经不够用,打算再申请1到2辆。

  田老师红烧肉、吉野家、必胜客等多家快餐店最近纷纷扩大了送餐队伍,并配备了炖汤、热粥、甜品等冬天里走俏的食品,供消费者选用。

  冷天气让室内娱乐“热”了。这个冬天的电影市场格外火。“1942”、“少年派”、“人在囧途”等票房一部高过一部。

  晚上7点,首都电影院大厅内,买票的队伍早早排成了蛇形。虽然增设了售票柜台,但售票人员还是有些应付不过来。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提前两到三个小时买票都未必选到好的座位。

  电影院如此,羽毛球馆、瑜伽馆、健身房等室内娱乐场所也大受欢迎。记者拨打北京市多家羽毛球、网球室内场地预订电话,均被告知需要提前3-5天预约。

  “‘宅经济’本身是经济活动社会分工的结果,通过人们的需求创造供给。人们有节省时间成本的需求,导致了这种产业的出现,最终使经济活动更好服务人民生活。”王晋斌说,“虽不仅在寒冬的时候出现,但寒冷的天气放大了它的效应。”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