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依始,沪上银保领域出现新变化:投连险和万能险纷纷撤柜,分红险走上前台成为主推险种。在缴费方式上,保险公司倾向于发展期缴,大幅降低趸缴业务比例。
在过去的一年里,银保成为拉动沪上保费增长的主动力。面对并不乐观的外部金融形势,银保业务的走势更被视为今年寿险能否保增长的关键。于是,沪上保险公司开始主动调整银保,希望既能控制业务增速,又能优化业务质量。但从实际运营结果看,银保向期缴转型并非一片坦途。
险企热衷推期缴 期缴就是分期缴纳保费,如按月缴费、按季缴费或者按年缴费。这种缴费方式可以减轻投保人短期内的缴费压力,避免其现金流紧张,从长远来看可以提高购买力。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期缴方式保证保费收入的平稳,妥善安排资金运用,避免保费收入的大起大落。
长期以来,无论是长险还是短险,银保业务多采取趸缴方式,投保人一次性缴清保费,银行可以一次性获得中间手续费。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大量银保趸缴会积聚给付风险,容易出现偿付能力危机,由于缺乏持续的现金流入,趸缴业务的内涵价值偏低,业务结构失衡严重。
2008年前6月,沪上银保业务高歌猛进,同比增长近130%。但这样高增长背后的风险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银保降温由此拉开序幕。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效益型、保障型、期缴型为主的银保产品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的共识。
国寿在银保渠道首先推出“安享一生”期缴型分红险,太平洋保险也在其三季报中称,将大力拓展3年期、5年期分红险期缴业务,以提升业务的内涵价值。而以银保渠道为主打的新华人寿也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将销售重点偏向期缴,7月份银保期缴业务突破2000万元,8月份更是创下3199万元的新高。
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银保的缴费方式对保险公司而言意义更大一些。强调趸缴很大程度上是扩大规模的需要,因为趸缴能使账面上看来保费激增;而期缴虽然卖出去的是同样的产品,但按期支付手续费的方式可能会给保险公司节省一大笔费用。“尤其在银保面临退保风险和利差损风险的当口,期缴业务相对而言比较稳,也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
未获银行方支持
但银保期缴业务却未受到银行方的青睐。“主要原因还在于期缴业务关系到银行获取的中介费可能会减少。”某合资保险公司银保部负责人坦言,“随着保险业务逐渐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手续费正成为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能否成功的焦点,从大环境看,银行在银保合作领域内依旧强势。”
记者从一些中小保险公司了解到,由于合作基础薄弱或是自身公司实力有限,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因手续费偏低拒绝代理此类公司的期缴保单。据知情人士介绍,有的商业银行甚至在谈判中明确表示,只有保险公司能够保证期缴产品每一年交给银行的代理手续费能与趸缴产品持平,才可能会代理期缴型保险产品。一般而言,一年期内,趸缴型保险产品手续费几乎是期缴型保险产品手续费的3至5倍。
显然,现有的银保合作模式下保险公司缺乏话语权。但同样作为商业性企业,银行的逐利性也无可厚非,关键是银保双方如何找准各自的利益共同点。招商信诺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花歆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期缴模式在保险和银行中合作最成功的当属电话营销,很多保险公司在电话营销中推期缴产品,保费采取按月从客户信用卡中扣取,实践表明,银行方面非常热衷这样的模式,因为在这样的销售模式中,保险公司同样为银行解决了问题,至少确保客户的该张信用卡为“活卡”,这样使双方更有所需。
有专家指出,保险公司在开发期缴保险产品的同时完全可以借鉴电话营销模式的优势,如果产品能给银行带来便利或者促动银行不同类中间产品的发展,这样的合作就不必单方面看银行脸色了。
误导风险已隐现
事实上,虽然并未大范围的铺开,可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沪上银保期缴业务已在不少银行网点开展。记者在建行、工行某些网点发现,故意模糊期缴保险红利领取方式,让投保人以为缴完费就可以领取红利的误导行为已经抬头。
以某中资寿险公司5年期期缴分红险为例,根据该公司的保险条款,投保人应在5年的缴费期限内完成缴费,然后在约定年数后或者是年满一定周岁后方可领取本金或红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网点的销售人员并未就领取方式这一重要条款作出解释,导致投保人不能做出准确判断,有的投保者甚至误以为缴费满5年后即可立即领取。
这样的隐性误导将使得投保者误解期缴产品的投资价值,给保险行业正在经历的结构调整和未来的健康发展带来障碍。业内人士指出,此前出现的银保销售误导问题主要集中在片面夸大投资型产品的投资收益水平,不如实告知保险责任、退保费用、现金价值和费用扣除等关键要素,以及混淆保险产品和储蓄概念等方面,而这类模糊领取年限的误导销售,危害同样不小。“发展期缴保险既有利于重塑保险公司业务结构,也有利于投保人理财结构的改善,在保险业大力推进期缴产品发展的时候,加大此类产品相应的销售监管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