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漩涡中的全球再保险业巨头,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竟然出乎众人意料的交出一份相对漂亮的三季度财报。该公司11月25日公布的财报显示,虽然不可避免的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慕再截至2008年9月底仍然获得了14亿欧元的净利润,并且计划进行每股至少5.5欧元的分红。
慕再的所有再保险保费收入,大约有10%来自于亚洲和大洋洲。该公司在财报中表示,预计下几轮续转的再保险价格水平将会显著上升,在亚洲所有
国家,再保险的价格将会明显提高。
11月28日,正在为2009年续转业务来华进行客户拜访的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董事长冯博德接受了记者专访。
回归基础:保证承保利润
《21世纪》:我们看到,慕再的三季报明显好于同业其他公司,原因何在?
冯博德: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采用基于经济资本或者说风险资本的原则调控业务,注重公司整体风险管理的质量,在风险管理上前后台相结合,而不是像有些银行那样只重视后台的风险管理。我们将风险管理也作为评估前台经营管理人员业务的重要指标。
经济资本跟定价模型关系密切,我们不仅着眼于目前或历史上的损失状况,还要针对风险本身,对风险要有更深刻的认识。我想“盈利明确优先于保费增长”的原则将指引我们度过金融危机的大风大浪,慕再审慎、保守的资本管理方式将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困难的时期承保各种风险。
《21世纪》:金融危机对全球再保险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于中国而言呢?
冯博德:可以说,再保险市场疲软的时代如今已经因为金融危机结束了。保险公司的资本受到低投资回报和减记的侵蚀,使得它们越发依赖再保险来缓解其盈余所承受的压力,直保公司正重新审视其风险偏好,更加重视再保险人所能提供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中国也是这样。同时中国市场有不少业务目前的价格与对应的风险不匹配,目前正是最好的时机进行转变。
《21世纪》:保险业可以从金融危机中吸取什么教训?
冯博德:当前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与风险管理欠缺、估值不充分、战略决策过于注重短期效益有关,目前保险业整体收益的看法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即过度追求投资收益,把用承保亏损挣出来的现金流做投资,获取收益当作很正常的事情。
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状态下,高管层很自然的将工作重心放在怎么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上,而忽视了资产负债表的右边,也就对承保利润的重视程度很低。慕再成功的基础就是永远着眼于负债一方,强调怎么取得与风险相对应的承保利润。
中国业务续转将提价
《21世纪》:慕再进入中国已有5年时间,这5年来经营效益如何?2008年是否因自然灾害遭受到了巨额损失?
冯博德:目前慕再在中国对寿险、非寿险和健康险都有涉足,虽不能确定是否全面亏损,但可以肯定是,在中国的盈利状况远没有达到管理层希望达到的状态。我们也有好的年景,比如2006年,但今年肯定是亏损的。
我们为今年中国的自然灾害提供了5000万欧元的准备金,其中1/3用于地震损失,2/3用在雪灾损失上。当然,这是我们根据所知信息估算做的准备,最终赔付还要看客户的赔偿情况。
《21世纪》:前两年,慕再曾在中国市场大规模的退出部分业务,未来是否还有这方面打算?
冯博德:前两年确实有过从某些业务退出,是因为我们为了保住利润需要放弃一些业务。目前我们仍然有决心这样做,并且我认为我们是向一个正确的路径走,我们不害怕丢失一些业务,必须满足保费与风险相对应。
《21世纪》:对下一年度中国市场的续转业务是什么原则?会全面涨价吗?
冯博德:在即将到来的续转中,强有力的周期管理仍是关键,承保原则上仍注重盈利而非保费规模。
在中国,价格增加的可能性很大,但我认为不能叫涨价,应叫回归理性承保,因为现在是在水平线之下。中国财险整个市场连续三年亏损,去年虽然投资有盈利,但承保也是亏损。
我们现在不是去承保一个市场,而是承保客户,一个客户是一个衡量的主体,即使同一客户也有不同的产品线,有些产品线的业务我们仍认为价格是合适的。即使这个市场不能满足我们的期望,仍然有些客户能满足回报的要求。
我们在做未来续转时要针对每个客户的情况量身定做方案,中国市场不同客户间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会分别考察客户的业务、既往业绩,以及管理层和未来的业务计划。
《21世纪》:为了避免过于依赖投资收益,你们有什么经验可供中国的保险公司借鉴?
冯博德:我们在承保过程中,核保人定价时,会平均化一个名义上的投资收益,而不是预测未来最后取得的投资收益,原因在于他做进多少现金流跟投资收益没有关系,这样核保人会集中于计算出一个技术合理的承保价格。
如果投资压力放在核保人定价上的话,就会追求现金流,继而需要获取更大的现金流来解决前面保单的问题,那么业务质量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作者:孙轲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